母嬰健康

新生兒肚臍流血是怎麼回事

臍帶是連接胎兒與母體的重要橋樑,也是胎兒汲取營養進行發育的關鍵所在。而在嬰兒出生之時,臍帶減掉之後,就會出現肚臍。不少孩子在臍帶脫落之後,有出血現象的產生,這對於胎兒的肚臍健康而言,有著比較嚴重的影響。那麼,肚臍脫落之後還出血怎麼辦呢?下面將為大家進行介紹!

一、什麼是新生兒肚臍出血

臍帶脫落後的1周—1個月內,新生兒若用力咳嗽、哭鬧使腹內壓升高時,臍殘留端內血管會有少許開放,出現少量滲血。其原因是,斷臍後臍帶內的血管僅為功能上的關閉,從解剖上講仍未關閉,是一個潛在的通道。一旦孩子腹壓升高,臍部就會有少量出血,表現為新生兒的衣服上的少許咖啡色或鮮紅色的血跡。此時家長不必驚慌,先用75%酒精輕輕地擦去臍部的血跡,再用消毒紗布包紮。切不可用末消毒的水或布條來擦洗或填塞肚臍眼來止血,以免造成臍部感染。

二、新生兒肚臍出血怎麼辦

1、第一階段:臍帶未脫落之前

臍帶被切斷後便形成了創面,這是細菌侵入新生兒體內的一個重要門戶,輕者可造成臍炎,重者往往導致敗血症和死亡,所以臍帶的消毒護理十分重要:在臍帶未脫落以前,需保持局部清潔乾燥,特別是尿布不要蓋到臍部,以免排尿後濕到臍部創面。要經常檢查包紮的紗布外面有無滲血,如果出現滲血,則需要重新結紮止血,若無滲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簽輕拭臍帶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脫落。

2、第二階段:臍帶脫落之後

臍帶脫落後臍窩內常常會有少量滲出液,此時可用75%酒精棉簽卷清臍窩,然後蓋上消毒紗布。以前曾經有人主張局部塗1%的甲紫(紫藥水),因甲紫有殺菌、收斂作用,但由於甲紫的穿透力弱,有時表皮已有痂皮形成而底下卻有膿腫,故現在多數主張採用蘸了75%酒精的棉簽消毒。

但切忌往臍部撒"消炎藥粉",以防引起感染。如果臍窩有膿性分泌,其周圍皮膚有紅、腫、熱、且小兒出現厭食、嘔吐、發熱或體溫不升(肛表溫度低於35攝氏度),提示有臍炎,應立即去醫院診治。

三、新生兒肚臍出血的護理誤區

1、一些准媽媽在護理寶寶的肚臍的時候,看到其脫落而又沾著擔心會不小心碰到其它的衣物,而使得其脫落的時候給寶寶造成疼痛感。因此就用紗布包著,其實這是非常沒必要的,你包得越緊,就有可能使得寶寶的肚臍有種悶熱的感覺,更容易引起不舒服。

2、用爽身粉,現代已經證實了爽身粉對於寶寶而言是有害而無利的,特別是撒在肚臍上更有可能影響到傷口的癒合。

3、脫落不乾淨的時候用手去摳,這更可以說是大忌了,寶寶的皮膚是非常敏感,最好是讓其自然脫落如果用手去摳的話,容易使得其肚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