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角肌的起止點?
斜角肌其實就是一個肌群,一般分為前、中和後斜角肌,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斜角肌,斜角肌的起點是附著在C3—6的橫突前的結節,而止點是在第一肋骨的內緣和鎖骨的下動脈的前方,鎖骨下靜脈的後方以及在膈神經的後方,斜角肌可以幫助頸椎中下段提供一定的穩定性。
斜角肌中最大的中斜角肌起點附著於C2—7的橫突後結節,止點附著於第一肋骨上緣以及鎖骨下動脈橫溝的深處,前斜角肌附著點的後方;後斜角肌起點附著於C5—7的橫突後結節,止點附著於第二肋骨外表面,它位於中斜角肌之後,上斜方肌與肩胛提肌前緣的深部;
斜角肌體表觸診:
樞椎(第二頸椎)橫突:標誌點為下頜角和胸鎖乳突肌,它們中間即為樞椎橫突,其前結節位於橫突前方,後結節位於橫突後方,觸診時需小心。
第3—7頸椎橫突:檢查者手指位於胸鎖乳突肌和上斜方肌之間,上下滑動手指即可觸到橫突。
前斜角肌:定位胸鎖乳突肌的鎖骨頭,只要稍向後靠近鎖骨處,用一個手指或兩個手指即能觸摸到斜角肌肌腹。手指逐步向外側移動,向下可觸摸到第一肋骨。
中、後斜角肌:定位肩胛提肌,將手前移,在鎖骨窩內可觸摸到相當體積的中斜角肌肌腹,後斜角肌在中斜角肌後部。
斜角肌功能:
由於斜角肌均附著於頸椎橫突和肋骨上,當頸椎固定時,斜角肌收縮可以上提肋骨,以協助完成呼吸的吸氣動作;當肋骨固定時,單側斜角肌收縮可使頸椎發生同側側屈,雙側收縮,可協助頸椎屈曲;另外斜角肌還有提供頸椎中下段的穩定性。
斜角肌損傷原因:
造成斜角肌勞損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種:頭頸在側屈、側傾等某個姿勢固定位持續時間過長。例如:寫字、伏案工作、看書、看電視、打麻將、坐車等,使前斜角肌長時間處於緊張收縮狀態,造成過度疲勞而損傷。長時間提重物牽拉。因物體重而頭部必須向相反的方向。這樣在外力長時間的作用下,極易造成前斜角肌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