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促胎肺成熟後的副作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孕媽媽們生產的時候,其實是有很多潛在危險的。尤其是早產,更是會影響胎兒的生存和孕媽媽們的健康。但是有些時候,意外並不是我們能夠人為控制的。遇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媽媽們就需要注射促胎肺成熟的藥劑,加快胎兒的出生。一般來說,這些藥劑的危害並不大,而且也沒有什麼副作用。

早產是導致圍生期新生兒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占圍生兒死亡率的70%

以上。存活的早產兒中, 合併症極多, 其中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是早產兒最常見的合併症之一,其病因主要是肺表面活性物質缺乏所致。對有早產風險的孕婦產前應用促進胎肺成熟的物質能促進胎兒肺表面活性物質的產生,降低早產兒生後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生率,對提高新生兒的存活率有重要作用。

不過,每當主任查房時讓你給患者來點促胎肺成熟的治療,飄過你腦海的除了地塞米松還有神馬?促胎肺成熟的原理是什麼,地米究竟咋用,促胎肺成熟應用的時機和注意事項還有哪些……是否瞬間感覺腦中僅有的“地米”已經不夠用啦……

胎肺發育及成熟過程

孕25周時肺泡完成解剖結構的發育; 妊娠中期以後胎兒在宮內的呼吸樣運動是呼吸系統神經肌肉調節功能不斷完善的過程; 胎齡22~24周的胎兒已經可以分泌少量肺表面活性物質,

26~32

周肺泡Ⅰ型細胞向Ⅱ型細胞轉化增加,但肺表面活性物質仍分泌不足,隨著肺泡逐漸成熟,間質組織減少,毛細血管增生,胎齡34

~35周肺表面活性物質合成、分泌以及向肺泡表面轉移量迅速增加。早產兒尤其是胎齡小於34

周的早產兒,常因呼吸系統發育的不完善和肺表面活性物質的缺乏,導致不能順利地建立新生兒的自主呼吸。

給藥途徑

糖皮質激素促胎肺成熟給藥途徑有三種: 肌內注射、靜脈注射及羊膜腔內注射。肌內注射簡單方便最為常用。羊膜腔內給藥是近年來發展的一項新技術,屬宮內治療範疇。由於肌注或靜脈給藥,藥物需經母體才作用於胎兒,所以藥物劑量大,易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妊高症患者血壓升高,因此受到限制。而羊膜腔內給藥,糖皮質激素直接經胎兒胃腸道單層上皮細胞吸收或通過胎兒呼吸樣運動,由羊水介導直接作用於肺泡Ⅱ型細胞。所以所需劑量少、見效快、不經母體循環、不抑制母體免疫功能、不干擾母體糖代謝,母體副作用少,並能同時採集羊水作胎兒成熟度測定,在重度妊高症患者最常用的給藥途徑為孕婦肌肉注射。口服用藥效果低於肌肉注射,靜脈注射因排泄快,藥物作用效果也低於肌肉注射,且由於口服用藥新生兒敗血症和腦室內出血的發生率明顯升高,故不推薦口服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