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八個月不長牙怎麼辦
眾所在嬰幼兒在8個月左右的時候就會長牙了。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在八個月的時候就會長牙了。因此很多人就認為寶寶沒長牙就是發育不正常,那麼嬰兒八個月還不長牙是正常的嗎。如果家裡的孩子過了八個月了,仍未長牙,做家長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兒出生時雖然口腔內沒有牙齒,但在顴骨內已經有了牙胚。到了一定的時間,從牙齦表面就長出牙了。牙齒從頜骨內長出來的過程,醫學上叫做牙齒的“萌出”,也就是俗說的長牙。
牙齒萌出有一定的順序,有個大約的時間。如出生後6—8個月,乳牙下切牙開始蔭出, 到兩歲至兩歲半,20個乳牙就可長齊。由於每個幼兒的發育情況不同,有的可能早些,有的可能晚些。
如果超過一周歲還不見牙齒蔭出,就應當請醫生檢查究竟有什麼原因導致的。如幼兒患佝僂病、重度營養不良、先天骨骼發育障礙等,影響牙齒的鈣化,萌出時間就就晚些。
乳牙蔭出時間的順序
乳牙名稱個數萌出時月齡牙總數
下中切牙2個5—10月2
上切牙/下側切牙4個/2個6—14月8
第一乳磨牙10—17個10—17月12
尖牙4個18—24月16
第二乳磨牙4個20—30月20
媽媽們還可以到醫院查一下微量元素,看是否需要補鈣。嬰兒出牙的時間早晚不同,最早有4個月乳牙開始萌出的,但大部分嬰兒是從6個月以後開始長牙。牙齒通常是一對一對長出。最早出現的是下方的門牙(前牙),之後是上門牙,然後是側門牙,再後是前磨牙和犬齒,最後是後磨牙。一般到3歲時,20顆乳牙全部出齊。
嬰兒的第一顆牙出現早晚不同,一般是4-12個月之間出來都算正常。如果1歲時還未長牙,只要其他發育都正常,也不必太擔心,只有極個別情況是由於代謝紊亂而出牙遲,但通常這不會只表現在牙齒上,也會在其他方面表現出來。長牙的次序與遺傳、體內鈣含量、是否乳牙缺損等情況有關。 觀察寶寶是否有其他異常表現,比如夜啼、出汗、枕禿、生長發育情況等,如有這些現象出現,建議去醫院檢查血鈣。
如果寶寶有明顯的缺鈣徵象,出現易激惹、煩躁、睡眠不安、易驚、夜啼、多汗、枕突等症狀,最好到醫院查一下微量元素,按醫師指導用藥,及時補充鈣和魚肝油,並定期複查。
寶寶補充魚肝油最佳的時間是在出生後半月到二周歲之間,如果寶寶沒有明顯的缺鈣徵象,就不要額外補充鈣劑了,只要每天吃魚肝油400IU—800IU至二歲,北方地區可延長至三歲,這是預防量,因為母乳和奶粉中含鈣量很高,而維生素D的含量很少,鈣劑可以滿足寶寶現在身體的需求,魚肝油是促進鈣劑吸收的,所以必須額外補充魚肝油。
另外陽光照射皮膚也是鈣劑吸收最好的方法,如果是夏季,可以讓寶寶多曬曬太陽,每天二小時,但不要在強烈的陽光下直射,魚肝油可以選擇伊可新,吸收效果好,也可以放在奶粉裡一起吃。
乳牙過晚萌出的兩種原因
(1)可能是牙齦肥厚增生,使乳牙難以穿透;
(2)可能是寶寶患有佝僂病,由於維生素D的不足使體內鈣磷代謝異常,導致牙胚發育遲緩,乳牙萌出延遲。
此外,寶寶患甲狀腺功能低下、內分泌障礙、缺乏生長激素也會使乳牙萌出受到影響。您還應當注意寶寶乳牙萌出過晚是不是先天缺牙,可帶寶寶到醫院拍X射線片。
如果是乳牙肥厚引起,可手術切開牙齦,幫助乳牙萌出。若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乳牙萌出過晚,應該在醫生的幫助下,儘早查明病因,在對症治療的基礎上促進乳牙的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