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溶血是怎麼回事?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溶血是什麼意思,其實很好理解,所謂的溶血,就是指人的血液裡面的紅細胞破裂了,紅細胞一旦破裂的話,裡面的血紅蛋白就會溢出,所以又稱為紅細胞溶液,導致人體出現溶血的原因很多,比如有的嬰幼兒會因為遺傳因素而出現溶血。
小孩溶血是怎麼回事?
1、黃疸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而且迅速加深。
2、黃疸程度重,由面、頸部、鞏膜發展至軀幹、四肢及手足心。
3、皮膚由淺黃色逐漸發展至金黃色,伴有貧血時可呈蒼黃色,有進出現水腫。
4、化驗檢查顯示黃疸及溶血性貧血的表現:間接膽紅素明顯增高,血色素低,網織紅細胞增高;以及母子血型不合。
5、確診還需要對母親和孩子的血液進行一些特殊的化驗,如母子交叉免疫試驗(庫姆試驗)。在醫療實踐中觀察到,並非所有的母子血型不合的孩子都發生溶血病,發病者只占其中少數而且病情程度也可大不相同,輕者臨床表現近似生理性黃疸;重者病情兇險,如延誤診治可危及生命。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差異,目前還不是特別清楚。
一般來講,Rh溶血比ABO溶血症狀出現早而且重,Rh溶血一般發生在第二胎,ABO溶血可發生在第一胎。新生兒溶血病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因此再次懷孕的胎兒發病機會更多、症狀也更重。
溶血病因:
可由多種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在體外,如低滲溶液、機械性強力振盪、突然低溫冷凍(-20℃~—25℃)或突然化凍、過酸或過堿,以及酒精、乙醚、皂堿、膽鹼鹽等均可引起溶血。
人血漿的等滲溶液為0.9%NaCl溶液,紅細胞在低於0.45%NaCl溶液中,因水滲入,紅細胞膨脹而破裂,血紅蛋白逸出。在體內,溶血可為溶血性細菌或某些蛇毒侵入、抗原-抗體反應(如輸入配血不合的血液)、各種機械性損傷、紅細胞內在(膜、酶)缺陷、某些藥物等引起。溶血性細菌,如某些溶血性鏈球菌和產氣莢膜桿菌可導致敗血症。瘧原蟲破壞紅細胞和某些溶血性蛇毒含卵磷脂酶,使血漿或紅細胞的卵磷脂轉變為溶血卵磷脂,使紅細胞膜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