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梨狀肌萎縮症

梨狀肌是一種梨狀肌壓迫坐骨神經痛, 梨狀肌的上方有臀上神經及臀上血管穿出,其下方有臀下神經及血管穿出,而坐骨神經在其稍外側通過導致痙攣,萎縮等症狀。當患上梨狀肌萎縮症後,建議多休息少活動,可以先通過保守治療針灸,中藥熱敷,通絡祛瘀等來緩解病情,必要的時候進行手術。

診斷:臨床表現

1.症狀

(1)患側臀部疼痛,並向同側下肢後側或外側反射。

(2)急性損傷者疼痛較甚,可呈牽拉樣、燒灼樣或刺割樣疼痛,不能行走,自覺患肢變短或有跛行,但髖關節活動功能正常。

(3)慢性損傷者常感患側臀部或下肢酸脹麻痛,疼痛因活動或勞動後而加重,休息後可減輕。有時疼痛向同側下肢後外側或會陰部放射,有時會陰部有墜漲感,或有排尿異常,或陽痿等。部分患者可出現患者皮膚麻木、感覺減退、肌肉萎縮等。

2.體征

(1)梨狀肌體表投影區有明顯壓竄痛,並可觸及到"條索狀"隆起的肌束;慢性者可見臀部肌肉鬆軟或肌肉萎縮。

(2)患肢直腿抬高試驗在60°以前臀部及下肢隱約痛,但當抬腿超過60°時疼痛反而減輕。

(3)梨狀肌緊張試驗陽性。患者取仰臥位,雙下肢伸直,醫者手握患者足部被動使患肢內收內旋,此時患肢若出現坐骨神經反射痛者即為陽性。

(4)大腿內旋抗阻力試驗陽性

3.影像學檢查 X線片常無異常改變

4.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常無陽性發現。

診斷依據:

根據症狀和梨狀肌壓痛點,排除腰椎間盤突出症和髖關節疾病即可確診。

鑒別診斷:

1.髖關節疾病 包括化膿性關節炎、關節結核、股骨頭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X照片可以協診。

2.腰椎間盤突出症?本症也有梨狀肌部位疼痛,但有腰痛、腰僵。影像學可以協助診斷。

折疊編輯本段治療

以理筋為主。

1.拔火罐療法 如局部粘連板硬者,可先用拔罐療法。

2.針灸療法 可選用梨狀肌點、秩邊、環跳、上髎、中髎,加電針。

3.回陽銀針療法 可用銀針針刺梨狀肌點加艾灸。

4.推拿手法

(1)按揉放鬆:患者取俯臥位,醫者先用輕柔的滾、按、揉等手法在患者側臀部沿臀部大肌肌纖維方向往返治療3~5次,使臀大肌等臀部痙攣的肌肉逐漸放鬆,再用拇指由輕到重按揉、點壓居髎、環跳、委中、承山、昆侖等穴1~2分鐘。

(2)彈拔松筋:體位同上,經以上手法及點穴等使臀部痙攣之肌肉放鬆後,醫者再用拇指在梨狀肌在體表投影區尋找其"條索狀"筋結,找到後按壓鎮靜1分鐘左右,再與其平行方向(順梨狀肌纖維走行方向)由輕到重深沉而又緩慢的彈拔3~5次,並按揉複平。

(3)推擦腰骶:體位同上,醫者一手放于患者上背部,一手沿骶棘肌自上而下直推到患者足跟,重點是臀部梨狀肌體表投影區沿梨狀肌肌纖維方向的推擦或拍打叩擊,以透熱為度。

5.方藥辨證療法 屬濕熱下注者,選用經驗二妙湯;筋虛者選用舒筋保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