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脫臼
生活中總是難免磕磕絆絆,脫臼是經常發生的事兒,尤其是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者,或者一些熱愛運動的年輕人,愛打籃球的人,愛踢足球的人,胳膊脫臼,下巴脫臼、肩膀脫臼等等。很多運動傷患甚至造成習慣性脫臼。脫臼會導致關節腫脹,行為活動都受到限制。
脫臼的症狀與一些疾病症狀相似,應該加以區分,肩膀脫臼就容易跟肩周炎混淆,習慣性脫臼的治療過程緩慢,日常生活中傷者要注意避免脫臼部位用力,可以採用手法復位,手術復位等療法,傷筋動骨一百天,脫臼患者要注意休息。
復發性或俗稱習慣性肩關節脫臼,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的習慣性肩關節脫臼的患者,沒有明顯創傷的病史,而且身上多處關節也可能有過度伸展及鬆弛的現象。譬如說,大拇指可以輕易後折並觸及前臂;肘關節或膝關節過度挺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先天性身體的組織較鬆弛而造成的關節不穩定,而且是多方向性的。至於第二類,其因受傷後造成的習慣性脫位,多是因為明顯的創傷,如運動傷害,像投擲動作太過用力,或投擲過程忽遇阻力;又如摔倒時以手撐地等意外的動作,造成肩關節脫位,幾乎都是前方向的脫臼,在保守治療(關節復位)後,又再發生脫位或半脫位的情形。
第一次的肩關節因受傷而脫位的經驗是非常深刻的,原因不外劇痛,感覺肩膀脫出,並且隨之卡住而動彈不得。大多數的人都需要再次經由外力(西醫或中醫)才能將肩關節”重定〃,少部分的人可經由自己或同伴的協助而”拉〃回去。總之,經過一番折騰之後,”脫落的肩膀又回去了〃,在經數周休養,肩膀又恢復了正常的功能。但是某一天,患者在運動或是工作時做肩膀上舉、外轉及外展的動作,簡單的說,就是一個類似投擲的動作,肩關節又掉出來了,卡住、劇痛,其無法自己”弄〃回去,這是復發性脫位;也可能是感覺”卡〃一聲,肩膀扭到了而且突然不聽使喚,但可以自己將其轉回去,這是復發性半脫位。脫位再復發的機率和第一次發生脫位時的年紀有密切的關係。據統計,第一次因創傷造成肩關節脫臼,如發生在20歲以下的年輕人,則以後再復發脫位的機率為60%到95%;如發生在20至30歲的人,則復發機率為40%到70%;發生在30歲至40歲,則其復發機率為10%至40%;如發生在喜好運動的年輕人,則復發機率亦可高達80%。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一但復發性脫位開始發生後,就會限制了許多肩關節的正常活動及動作,不僅無法從事許多運動及工作,即便自己再小心、再注意,都常會在日常生活的活動中不經意的發生脫位或半脫位,如拉扯重物、穿脫衣服, 睡覺翻身等。脫位的次數愈多,就會發覺肩關節愈易脫位,自己也愈會“自行復位術”,當然關節的活動範圍也就受到更多的限制。
日常生活如果習慣性脫臼,那麼患者的生活、行為習慣都會受到限制,非常不方便,因此患者日常生活總要注意儘早治療,到正規骨科醫院治療,避免造成習慣性脫臼,還要適當做一些運動加強身體健康,習慣性脫臼部位要注意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