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頸部有包塊
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家長都希望孩子的健康狀況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有些家長發現嬰兒頸部有包塊的現象,孩子年齡這小就出現了異常,肯定令家長擔憂。嬰兒頸部有包塊的這種情況,可能的原因有很多,關鍵是要搞清楚原因,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解決。那麼,嬰兒頸部有包塊是怎麼回事?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新生兒頸部出現的包塊,一般是由淋巴結腫大,或分娩時因難產造成的嬰兒一側的胸鎖乳突肌牽拉損傷所導致的。因損傷造成局部血液迴圈障礙,該側肌肉發生膨脹、變性、萎縮、纖維化,肌肉失去了彈性,就會限制脖子的正常活動,出現斜頸。患兒向有包塊一側轉動受到限制。
如果嬰兒已6個月以上,胸鎖乳突肌已硬化,此時可通過手術進行糾正,將病變的肌塊切斷。此類手術一般損傷不大,術後仍須將患兒頭部固定在偏向健側的位置,約一個星期後可以戴頭頸背帶使頭部固定在偏向健側的位置,約1個月後,即可正常活動。
1、生理性斜頸:無需治療,可自行恢復正常。家長可給嬰兒進行輕柔的按摩,可有效幫助恢復。
2、肌源性斜頸:80%的肌性斜頸通過功能鍛煉等理療方式可治癒,主要利用拉筋的方式,讓嬰兒頭部往健康的那一邊傾斜,逐漸拉開攣縮的胸鎖乳突肌。20%到1歲沒有好轉的,可通過手術方式進行糾正。
3、骨源性斜頸:根據骨骼關節變形的程度來決定是否可以接受複健治療。有些頸部脊椎不穩定的嬰兒,若貿然接受複健拉筋治療,容易造成頸部神經受損。
4、神經源性斜頸:神經源性斜頸或是感染造成的斜頸,可以先採用藥物治療的方法,若效果不佳則必須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