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地榆的功效與作用 地榆的治病配方

導語:地榆,中草藥名,取植物地榆的乾燥根。先端鈍,有小突尖,基部截形或淺心形,邊緣有圓而銳的鋸齒,小葉柄基部具小托葉。春季將發芽時或秋季植株枯萎後採挖,除去鬚根,洗淨,乾燥,或趁鮮切片,乾燥。

地榆的功效和作用:

1、收斂作用:地榆含有鞣質,具有收斂作用,能止瀉和止血.外用炒地榆粉,對兔及狗的Ⅱ度、Ⅲ度實驗性燙傷面有顯著收斂作用,能使滲出減少、感染及死亡率降低.但從地榆中提取出的鞣質或市售之鞣酸,對燒傷的療效均不如地榆粉.提示地榆治療燒傷的有效成分除了所含鞣質外,尚有其他因素參與.地榆對去神經組織上的燒傷的療效比沒有去神經組織上的療效稍差.

2、抗菌作用:體外實驗證明:地榆 100%的煎液對傷寒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宋內痢疾桿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大腸桿菌、枯草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及人型結核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某些真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劑在0.5mg/ml 時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效.有報告認為,地榆的抗菌作用與其中所含鞣酸有關.藥液經高壓滅菌則抑菌作用明顯減弱.

3、抗炎作用:地榆對甲醛性足蹠腫脹小鼠巴豆油性耳殼腫脹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前列腺素E引起的皮膚微血管通透性亢進,地榆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尚能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腫的增生,並能促進傷口癒合.

4、止血作用:生地榆、水提物、地榆炭、地榆製劑均有制血作用.地榆水提物可使出血時間明顯縮短.地榆炭煎劑給家兔口服能使凝血時間明顯縮短;給小鼠腹腔注射可使出血時間縮短;蛙後肢灌流試驗可見血管收縮.有報告指出,地榆加熱炮製可使其鞣質含量降低,止血作用減弱.由於地榆的止血作用主要與鞣質有關,因此報告者建議在用於治療出血為主的疾病時以生品為好,並建議以鞣質含量為地榆的品質標準.

5、對心臟和血壓的作用:地榆煎劑低濃度可使離體蛙心收縮加強,頻率減慢,心臟排出量增加,高濃度則呈抑制作用.對麻醉兔有暫時性的輕度降壓作用.

6、其它作用:地榆煎劑低濃度使離體兔腸收縮減弱,高濃度則使收縮加強,甚至呈痙攣狀態.煎劑給鴿灌服3g/kg,每日2次,共服4次,對靜脈注射洋地黃引起的嘔吐有止吐作用,表現為嘔吐次數減少;但狗服5g/kg,共服2次,對靜脈注射阿樸嗎啡引起的嘔吐無效.鮮地榆注射液有升高白細胞的作用.地榆水提取物給胃瘺手術後的大鼠口服,能顯著增加其對蛋白質的消化能力.

地榆的治病配方:

1、治血痢不止:地榆二兩,甘草(炙、銼)半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煎取七分,去渣,溫服,日二夜一。(《聖濟總錄》地榆湯)

2、治紅白痢,禁口痢:白地榆二錢,炒烏梅五枚,山楂一錢。水煎服。紅痢紅糖為引,白痢白糖為引。(《滇南本草》)

3、地榆治急性菌痢:水橄欖根研粉,成人每服三至六分,每天三次,兒童減半。(《全展選編·傳染病》)

4、治便血:地榆四兩,炙甘草三兩。每末五錢,水二盞,入砂仁末一錢,煎盞半,分二服。(《沈氏尊生書》地榆甘草湯)

5、治久病腸風,痛癢不止;地榆五錢,蒼術一兩。水二鐘,煎一鐘,空心服,日一服。(《活法機要》)

6、治婦人漏下赤色不止,令人黃瘦虛渴:地榆二兩(細銼),以醋一升,煮十餘沸,去渣,食前稍熱服一合。亦治嘔血。(《聖惠方》)

7、治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生地榆、太子參各一兩,或加懷牛膝一兩,水煎服,連服二月。(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8、治無名腫毒,癤腫,癰腫,深部膿腫:地榆500克,田基黃200克,研末,田七粉5~15克。調入700克凡士林中成膏,外敷患處。(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9、治濕疹:地榆一兩,加水兩碗,煎成半碗,用紗布沾藥液濕敷。

10、治濕疹:地榆面、煆石膏面各二十兩,枯礬一兩。研勻,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兩,調膏外敷。

11、治濕疹:地榆面十五兩,密陀僧三十兩。研勻,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兩,調膏外敷。(《全展選編·皮膚科》)

12、治面瘡赤腫焮痛:地榆八兩(細銼),水一鬥,煮至五升,去渣,適寒溫洗之。(《小兒衛生總微方論》)

13、治燒燙傷:地榆根炒炭存性,磨粉,用麻油調成50%軟膏,塗於創面,每日數次。(《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14、治猘犬咬人:地榆根末,服方寸匕,日一、二,亦末敷瘡上,生根搗敷佳。(《補缺肘後方》)

15、治蛇毒:地榆根,搗絞取汁飲,兼以漬瘡。(《補缺肘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