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治療濕疹十大中成藥

我們都知道,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臨床上如患有紅斑、瘙癢、丘疹、丘皰疹、糜爛、滲液、脫屑、苔蘚樣變、肥厚、皸裂等特點的皮炎,可初步擬診為濕疹,而後隨病情變化,可確診為某一特定皮疹。而且,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十分的注意濕疹的產生,那麼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下治療濕疹的十大中成藥吧!

1、黃柏膠囊: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用於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 腳氣,瘺躄,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

2、苦參膠囊:清熱燥濕,殺蟲。用於濕熱蘊蓄下焦所致的痢疾,腸炎,熱淋及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等。

脾虛濕蘊證:相當於亞急性濕疹,表現為皮損色暗紅不鮮,表面水皰滲液,部分乾燥結痂。面足浮腫,胸悶納減,口淡而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而膩,脈濡緩。治宜健脾除濕。可選用參苓白術丸、啟脾丸、五苓膠囊等。如少量滲出者外用可選用舒樂搽劑兒膚康搽劑;若為潮紅鱗屑,無滲出者,可用膚疾洗劑、青鵬軟膏丹皮酚軟膏冰黃膚樂軟膏等。

3、參苓白術丸:由人參、茯苓、白術(炒)、山藥、白扁豆(炒)、蓮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組成。補脾胃,益肺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血虛風燥證:相當於慢性濕疹,皮損浸潤肥厚,乾燥脫屑,色素沉著或呈苔蘚樣變。瘙癢劇烈,抓後滲水,舌淡苔薄或淨,脈細數或滑數。治宜養血祛風,血虛風燥可選用濕毒清膠囊、潤燥止癢膠囊、烏蛇止癢丸,血燥濕熱可選當歸苦參丸、皮膚病血毒丸,驅風清熱除濕可選消風止癢顆粒、膚癢顆粒。外用可選參柏洗劑、青鵬軟膏老鸛草軟膏冰黃膚樂軟膏、蜈黛軟膏等

4、濕毒清膠囊:由地黃、當歸、丹參、蟬蛻、苦參、白鮮皮、甘草、黃芩、土茯苓組成。養血潤燥,祛風止癢。用於血虛風燥所致的風瘙癢,症見皮膚乾燥、脫屑、瘙癢,伴有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皮膚瘙癢症見上述證候者。

5、潤燥止癢膠囊:由何首烏、制何首烏、生地黃、桑葉、苦參、紅活麻組成。養血滋陰,祛風止癢,潤腸通便。用於血虛風燥所致的皮膚瘙癢,痤瘡,便秘。

6、當歸苦參丸:由當歸、苦參組成。涼血、祛濕。用於血燥濕熱引起:頭面生瘡,粉刺疙瘩,濕疹刺癢,酒糟鼻赤。

7、皮膚病血毒丸:由茜草、桃仁、荊芥穗、蛇蛻、赤芍、當歸等39味中藥組成。清血解毒,消腫止癢。用於經絡不和,濕熱血燥引起的風疹,濕疹,皮膚刺癢,雀斑粉刺,面赤鼻齇,瘡瘍腫毒,腳氣疥癬,頭目眩暈,大便燥結。

8、消風止癢顆粒:由防風、蟬蛻、蒼術(炒)、地黃、地骨皮、當歸,荊芥、亞麻子、石膏、甘草、木通。消風清熱,除濕止癢。主治丘疹樣蕁麻疹,也用於濕疹、皮膚瘙癢症。

9、膚癢顆粒:由蒼耳子(炒、去剌)、地膚子、川芎、紅花、白英。祛風活血,除濕止癢。用於皮膚瘙癢病,蕁麻疹。

外寒內熱症:症見惡寒發熱、頭痛咽幹、小便短赤、大便秘結、風疹濕瘡,治宜解表通裡、清熱解毒,可選防風通聖丸。

10、防風通聖丸:由防風、荊芥穗、薄荷、麻黃、大黃、芒硝、梔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當歸、白芍、黃芩、連翹、甘草、白術(炒)組成。解表通裡,清熱解毒。用於外寒內熱,表裡俱實,惡寒壯熱,頭痛咽幹,小便短赤,大便秘結,風疹濕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