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腸胃濕熱最好中成藥
很多腸胃濕熱的患者經常會感覺到渾身無力,經常發虛汗,還會經常感覺到舌苔發黃,這都是因為胃裡的濕氣過多,治療胃病最好的藥物就是中藥,因為一般中藥都是通過對人體的慢慢調節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那麼輕腸胃濕熱最好的中成藥是什麼呢?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
金錢草
具有利濕退黃,利尿通淋,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於濕熱黃疸,膽脹脅痛,石淋,熱淋,小便澀痛,癰腫疔瘡,蛇蟲咬傷。
黃芩
以根入藥,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症。黃芩的臨床抗菌性比黃連好,而且不產生抗藥性。
加味香連丸
主要功效:清熱祛濕,化滯止痛。
適用病症:大腸濕熱所致的痢疾,症見大便膿血、腹痛下墜、裡急後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藥性分析:方中黃連,清熱燥濕,止瀉痢,為君藥。黃芩、黃柏加強黃連清熱燥濕之功,共為臣藥。白芍、當歸和血止痛;延胡索理氣止痛;厚樸、枳殼、檳榔、木香行氣和中,行滯止痛;吳茱萸溫中燥濕止瀉,也制苦寒之品,為佐藥。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藥性,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祛濕,化滯止痛之功。
牛黃解毒丸
主要功效:清熱解毒。
適用病症:火熱內盛,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藥性分析:方中牛黃味苦氣涼,入肝、心經,功善清熱涼心解毒,以之為主藥。生石膏味辛能散,氣大寒可清熱,清熱瀉火,除煩止渴;黃芩味苦氣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大苦寒沉降,清熱瀉火,瀉下通便,共為輔藥。雄黃、冰片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桔梗味苦辛,入肺經,宣肺利咽,共為佐藥。甘草味甘性平,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瀉火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