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防秋燥傷脾胃 怎樣飲食有講究

進入秋季,最先感受到的就是秋天的燥氣。中醫講“秋主燥”,“秋燥”除了易傷肺之外,也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現口幹、唇幹、鼻幹、咽幹及大便幹結、皮膚乾裂等情況。我國民間素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是說秋季陰盛於外而虛於內,若不能養陰就易生熱病,就是我們老百姓說所的“上火”。不注意預防秋燥,泌尿系統感染就會“趁機發難”。

一提起“燥”,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多喝水。其實,對於預防秋燥來說,“吃”和“喝”都很重要,而且“喝”也不單單指的是喝水。

在吃方面,可適當地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百合、杏仁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在堅持平衡膳食的前提下,應適當向能養陰、生津、性味甘潤的食品傾斜。

具體說來,一是清熱祛燥的粗糧雜豆類,如麥片、黃小米、玉米、綠豆、白芸豆等;

二是應季的蔬果類,如蘿蔔、綠葉蔬菜、芋頭、南瓜、黃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棗、荸薺等;

三是滋陰潤燥的葷食類,如鴨肉、河魚、河蝦等。

秋季要多喝水,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我們只喝白開水,有時並不能完全抵禦秋燥帶給我們的負面效應,因為水分進入人體後,很快就會被蒸發或排泄出體外。這時,可以用“朝鹽水,晚蜂蜜”的方法“喝走”秋燥。方法很簡單,就是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涼的鹽水,晚上睡前喝一杯溫的蜂蜜水。這樣既能補充人體水分,還能防止因秋燥所引起的便秘,是秋季養生防燥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