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紅腫快速消腫
風濕屬於關節疾病,在發生痛風的時候,關節多處都會出現疼痛,甚至可能還會有紅腫的跡象,讓很多人行走不便,這會給人的身體造成極大影響,在平時都期望徹底可以治療風濕,並且要遠離痛風的折磨,當風濕出現關節疼痛和紅腫現象時,可以用這些簡單的方法消腫。
秋水仙堿的療效一般都很顯著,通常於治療後12小時症狀開始緩解,36~48小時內完全消失。秋水仙堿的用法及劑量是每2小時口服1mg,服到獲得療效或者一直服到出現腹瀉或嘔吐為止。嚴重發作者可能需要服4~7mg(平均5mg)。對一次發作給予的劑量在48小時內不可超過7mg。
該治療常可引起腹瀉。若消化道對秋水仙堿不能耐受,也可經靜脈給藥,用氯化鈉溶液將秋水仙堿1mg稀釋到20ml,緩慢注射(>2~5分鐘),24小時內用量不得超過2mg。預防性口服秋水仙堿同時給予靜脈注射秋水仙堿可引起嚴重的骨髓抑制,甚至死亡。秋水仙堿引起的腹瀉可造成嚴重的電解質紊亂,尤其在老年人可導致嚴重後果。
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對已確診的痛風急性發作有效。通常與食物一起服用,連續服2~5天。NSAID可以引起許多併發症,包括胃腸道不適,高鉀血症(出現於那些依賴前列腺素E2維持腎血流量的病人)和體液瀦留。用NSAID有特別危險的病人包括老年病人,脫水者,尤其有腎臟疾病史的病人。
用別嘌呤醇200~600mg/d(分次用)抑制尿酸合成,同樣也能控制血清尿酸鹽濃度。與促酸藥合用時,最初劑量宜小,逐漸加量直至尿酸水準接近4.5mg/dl(0.26mmol/L)。該藥除能阻斷尿酸形成中酶的作用(黃嘌呤氧化酶)之外,還能糾正嘌呤的過度合成。這時處理反復出現尿酸結石或有腎功能障礙的病人,特別有利。明確的尿酸結石能通過別嘌呤醇治療得到溶解。別嘌呤醇的副作用主要有輕度胃腸道不適,潛在危險性的皮疹,肝炎,血管炎和白細胞減少。
輔助療法,所有痛風患者都需要攝入大量液體,每日至少3L,尤其是以前患有慢性尿酸結石患者更應如此。服用碳酸氫鈉或檸檬酸三鈉5g,每日3次,使尿液鹼化。臨睡前服用乙醯唑胺50mg,能有效鹼化晨尿。注意避免尿液過鹼化,因為這可能促進草酸鈣結晶沉積。因為藥物完全可以有效降低血清尿酸鹽濃度,所以通常不需要嚴格限制飲食中嘌呤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