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懷孕後期腳痛怎麼回事?

孕婦在懷孕後身體會隨著胎兒的生長發生一些變化,而到了孕後期胎兒以及成型,而且在腹中發育也是比較龐大的,會容易壓迫到孕婦的神經或者是內臟等,在孕後期孕婦的睡姿也是比較關鍵的,睡姿不正確或者是身體勞累就會容易出現腳痛的現象,這可能是由於胎兒壓迫所導致的。

懷孕後期腳痛是怎麼回事?

1、血容量增加:懷孕後,孕婦的血容量會隨著孕周的增加而不斷增加,至孕32至34周時達最高峰,比妊娠前約增加35%,平均增加1500毫升。

2、血管通透性改變:由於迴圈血容量增加,心臟排出的血量就會增高。同時,全身的毛細血管床數目增多了,管徑也增粗了,其結果就是會有更多的(平均增加25%)液體“穿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間隙。

3、下肢靜脈壓增高:因為妊娠後大量的血液要從胎兒“居住的”子宮流至下腔靜脈,從而會導致下腔靜脈壓升高;另外,妊娠20周以後,增大的子宮又會壓迫盆腔靜脈及下腔靜脈,使靜脈血液回流受阻,於是下肢靜脈壓就進一步升高了。

正常孕期腿、腳腫的特點在下肢足踝的兩側、足背及小腿前面可出現“可凹性水腫”,即用手指按壓後所按處出現一凹陷,休息6至8小時後,腿、腳腫消失。

孕婦睡覺腳痛怎麼辦

1、水腫、疼痛足:隨著胎兒體重和胎位的改變,孕婦體內的水分容易蓄積到足踝部,出現足踝部的水腫和疼痛。解決水腫的辦法就是,盡可能隨時將腳抬高,經常做腿部的伸縮運動,穿寬大舒適的鞋子,在坐的時候不翹“二郎腿”。

2、足弓疼痛:孕期足弓的疼痛多是由於足弓的疲勞或過度伸展所致,而足弓的過度伸展是因為在婦女懷孕期間,足底的一條維持足弓的韌帶(被稱作“蹠腱膜”)被過度受壓所致。預防足弓疼痛的最好辦法是每天早上或在運動前後拉伸足弓,不赤腳行走,穿帶有足底軟墊的低跟鞋。

3、足痛性痙攣:這種疼痛性痙攣是由於孕期血量及孕激素增加所致。孕婦在坐的時候可以通過轉動踝關節改善血運和抬高腳來預防痙攣的發生。如果痙攣持續存在,可以試著繞著障礙物行走,每天做伸展腓腸肌的運動。

4、嵌甲症:孕期穿過緊的鞋子會導致嵌甲症的發生。解決的辦法就是在孕期的最後三個月穿寬鬆的鞋子。如果嵌甲症已經發生,千萬不可去一些私人小診所做些小手術。反復的剪趾甲會讓嵌甲症變得更糟。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專業足踝外科醫生處理。

5、孕期婦女的腳變大很常見。這是因為在孕期一種被稱作恥骨鬆弛素的釋放(這種激素是在嬰兒產出時使骨盆鬆弛的一種激素)所致,這種激素使孕婦的足部韌帶變得更加鬆弛,從而導致腳變得更寬和更長,往往會讓孕婦的腳變大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