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胃有5個小技巧
中醫養胃有5個小技巧
1、喝粥
粥是我們日常飲食中養胃的最佳食品,應該適量的喝一些溫熱的粥,最好是每天喝一次粥,這是最簡單而且最實惠的養胃妙招。針對不同人群和不同的體質,可以在白粥中加一些藥材或者食物,如果體虛偏熱的人,可以加一些蒲公英或者夏枯草來煲粥喝。體質偏寒涼的人,可以適當的加一些黃芪和黨參。早餐可以吃牛奶,燕麥粥,可以起到養胃和脾的作用,晚餐吃小米粥能夠起到暖胃安神的作用。牛肉粥可以起到補充益氣和滋養腸胃的作用,羊肉粥能夠起到益氣補虛和溫中暖下的作用。
2、學會喝湯
在生活當中,很多人都有喝湯的習慣,但是很多人習慣於喝滾燙的熱飲和熱湯,其實這些熱湯隨著消化道一路流到胃裡,就很容易引起消化道和胃黏膜受到損傷,就而久之就會出現胃潰瘍和慢性胃炎等疾病,所以一定要喝溫熱的湯,不能喝滾燙的湯。
3、適當運動
我們知道,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運動能夠幫助身體健康,並且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人們起到健胃的作用。最簡單的養胃運動是堅持嘴巴運動,每天早晨用舌頭攪動出津液,並且吞下去,這樣可以起到生津和胃的功效。還有,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上會有相對應的穴位,從經絡上來看,胃經是經過腳的第二根腳趾和第三根腳趾之間,經常活動腳趾,可以起到健胃養胃的作用。活動腳趾的時候,可以採取站立或者坐立的姿勢,雙腳要放平,緊貼在地面與肩同寬,腳趾連續做抓地放鬆動作,再對腳部經絡形成鬆緊交替刺激,可以起到養胃的效果。
4、自我按摩
在生活當中,我們一定要學會自我按摩,這是最好的一種養胃方法,可以改善腸胃功能。每天早晚應該進行自我推拿胃脘部,在上腹部按照順時和逆時針方向分別按摩30次,這樣能夠提高胃腸動力和免疫功能,就可以起到養胃護胃的作用。
5、要有更好的精神情緒
一個人心態跟疾病是有很大關係的,中醫書籍上說過:思慮過度,脾氣鬱結,久則傷正,運化失常。這就可以說明你在生活當中,如果進行狀態不好的話,就會影響脾胃功能,特別是那些邊吃飯邊思考問題的人,對腸胃健康是會極不好影響的,在平時還要保持細嚼慢嚥的吃飯方式,這是養胃的重要原則。
這些行為會傷害到胃部
1、精神焦慮
現在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不少人都有著精神壓力大的問題。情緒對胃腸道功能也會有影響,長期精神緊張、焦慮,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因此我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都要學會排解壓力,必要時可以向醫生或專業人士求助。良好的精神狀態不僅對胃腸有益,對人體整體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好處。
2、睡眠不足
熬夜加班、玩遊戲、追劇是現在很多人的習慣,長期熬夜睡眠不足,不僅對第二天的精神狀態有影響,對胃腸道的健康狀況也會有不良影響,因此要改掉熬夜的習慣,保證睡眠品質。
3、飯後劇烈運動
不少人有飯後運動的習慣,如果活動量較輕的運動,如散步,胃腸道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吃飽後進行劇烈運動就不適合了。現在有不少人流行夜跑,如果想參與的話最好等飯後2小時之後再去進行,避免由於劇烈運動影響胃腸消化吸收。
4、服用藥物時不注意
服用藥物是有講究的,有些藥物對胃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因此要在飯後吃,例如一般常用的感冒藥、止痛片等。還有一些含有水楊酸成分的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水楊酸對胃黏膜也是有傷害的,因此如果本身胃腸功能欠佳,就儘量避免使用含有水楊酸成分的藥物,最好還是前往醫院就診,讓醫生根據實際情況使用合適的藥物。
5、吃粗糧過於頻繁
不少人覺得吃粗糧有很好的養生保健功效,因而經常食用粗糧。但是很多粗糧並不容易消化,例如番薯、芋頭、糯米這些食物消化起來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如果本身胃腸功能欠佳,大量食用粗糧不但起不到養生保健的效果,反而會加重胃腸負擔,時間長了甚至會引起消化不良。所以吃粗糧要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粗糧,食用也不要過量,避免一次性吃太多,也不要長期吃。
上一篇:不吃晚飯算是養生嗎 不吃晚飯好不好 下一篇:沒有了 標籤閱讀:養胃方法養胃胃部保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