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做月子吃什麼下火

上火是民間的俗稱,在中醫理論中屬於熱證範疇。上火典型的特點是尿黃、牙痛、咽喉痛等,雖然不是很嚴重,但對健康和生活產生的影響很大。普通人上火及時去火就能解決問題,但產婦坐月子的時候也正是哺乳期,只能靠食療進行解決。那麼,做月子吃什麼下火?

產婦吃什麼降火

1、多食蔬菜。白菜可以清熱除煩,利大小便。芹菜能去肝火,解肺胃鬱熱,常食有益。萵筍清熱、順氣、化痰。茭白清熱解毒,適合心經有火、心煩口渴、便幹尿黃的媽媽食用。蓮藕清熱生津、潤肺止咳。百合清熱潤肺、止咳,可以緩解媽媽咽喉腫痛,心煩口渴。

2、適量食用綠豆。喝些綠豆湯或綠豆稀飯,能清涼解毒,清熱解煩,對脾氣暴躁、心煩意亂的人最為適宜,但哺乳媽媽要適量食用。

3、水果能清熱排火。除橘子、芒果等水果性熱發火外,其他水果,如蘋果、桃、香蕉等都可以起到清熱排火的作用。荸薺既是水果,也可配菜吃,能緩解哺乳媽媽心煩口渴、口舌生瘡、便幹尿黃的現象。楊桃清熱生津,內火熾盛、口腔潰瘍破爛的媽媽最適合吃它。

4、梨和草莓。梨因鮮嫩多汁、酸甜適口,所以又有“天然礦泉水”之稱,最佳的補水護膚品。草莓中醫認為它有去火功效,能清暑、解熱、除煩。但需要注意的是,水果入口前,最重要的是消毒、清潔。為避免水果表面的農藥殘留,除了用流動水徹底清潔外,還應將其在清水中浸泡至少半小時。

坐月子飲食原則

一、清淡易消化為主,切記盲目進補。老人們會說“坐月子要補身體,大魚大肉要吃好點”。其實不然,任何東西的恢復都要循序漸進,月子裡的飲食應比平時更加清淡,當身體慢慢適應過來後,再開始滋補身體。切忌一開始就大魚大肉,盲目進補。產後的頭一個星期,最好以好消化、好吸收的流食和半流食為主,例如稀粥、蛋羹、米粉、湯麵及各種湯等,在這過程中,胃腸道的蠕動會得到很好的恢復。

二、補水與消水腫同時進行。產後媽媽容易水腫,可以多喝紅豆湯幫忙消水腫。但消水腫的同時並不意味著不能補水。相反,新媽媽在產程中及產後都會大量地排汗,再加上要給新生的小寶寶哺乳,而乳汁中88%的成分都是水,因此,新媽媽要大量地補充水分。

三、少吃多餐,葷素搭配。懷孕子宮會脹大,這對身體其他器官造成了壓迫,分娩後新媽媽的腸胃功能還沒有及時恢復,這時候要堅持少吃多餐,可以一天吃五到六次。但要葷素搭配,含鈣、鐵食物,新鮮的肉類、魚類、海藻類、蔬菜和水果,哪樣也不能少。這樣既保證營養,又不增加胃腸負擔,讓身體慢慢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