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十二指腸潰瘍疼痛特點是什麼

十二指腸其實也是人體當中的一大器官,它的位置就在胃部與空腸之間,當人成年之後十二指腸的長度會達到20釐米,有少數人會達到25釐米。臨床上,十二指腸潰瘍也算是一種常見病了,它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胃酸分泌過多,症狀以疼痛為主。那麼這種疾病疼痛的特點究竟是什麼呢?

1.疼痛的部位:

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常位於劍突下,上腹部靠近中線的左側,有時在右側。疼痛的範圍比較局限,病人可以明確指出疼痛區域。當臨床上發現原來患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表現的疼痛部位有變異時,要考慮潰瘍的位置可能在十二指腸球後或已經累及了肝臟、胰腺、膽囊、網膜等相鄰臟器,並有可能發生穿透粘連。有時疼痛出現在臍部以下或右下腹部,這可能是胃回腸反射增強,伴回盲括約肌運動功能障礙的結果。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可以自上腹中線向其他部位放射,如背部、肋緣、胸部等,如本例病人。疼痛能否放射與3種因素有關:①刺激的強度:增強刺激強度能引起疼痛放射,常見的原因是潰瘍向縱深發展和潰瘍周圍有明顯的炎症反應;②病人的敏感性增加時可出現廣泛的放射痛;③潰瘍和其他器官出現粘連時疼痛出現放射,如潰瘍穿透到漿膜並和胰腺粘連,疼痛自上腹部向背部放射;潰瘍穿孔並與肝臟、膽囊粘連時,疼痛向右上腹部放射。

2.疼痛的性質和強度:

十二指腸潰瘍病人的疼痛性質和強度在不同的個體或同一個體的不同病變階段是不一樣的。有的病人無典型疼痛,只有“壓迫感”、“堵脹感”、“燒灼感”等,有時病人感覺像饑餓。在無併發症時,病人的疼痛不劇烈,而是“隱痛”或“鈍痛”。

十二指腸潰瘍病人的疼痛性質和強度變化多端是由於受多種因素影響造成的,如潰瘍的大小、病人的痛閾、病人對疼痛的反應、漿膜受累的程度等。其中漿膜受累時疼痛的變化有很重要的臨床意義。當潰瘍灶穩定時,其疼痛的性質和強度基本上是平和的,當潰瘍發生穿孔時疼痛會突然劇烈;當併發出血時,疼痛反而緩解;當發生梗阻時,疼痛會由空腹痛變為上腹脹滿或痙攣性疼痛。

3.疼痛的節律性:

所謂節律是指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出現與進食有固定的關係。這是該病的一個特徵。疼痛常發生在空腹時,即上午11∶00,下午16∶00左右;淩晨1∶00~2∶00.進餐後酸被食物緩衝而疼痛消失。疼痛很少發生在清晨,因為十二指腸潰瘍病人在一天當中的胃分泌的高峰是淩晨1∶00~2∶00時,低谷是清晨6∶00~7∶00時。許多病人在夜間因疼痛致醒。如果十二指腸潰瘍病人的疼痛節律發生變化,應視為不良徵兆,表示潰瘍向深部發展或已出現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