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血管支架手術利弊

血管支架是在血管裡植入支架撐開狹窄,堵塞的血管,多用於冠狀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血管支架能有效的促進血液的正常流動,促進血管再塑功能的恢復,能有效的防止血管彈性回縮,有些血管支架還能防止血管再次收縮,堵塞。血管支架手術有優點,自然也有缺點,那麼血管支架手術的利弊有哪些呢?

一些什麼情況需要放支架。

一,顱內動脈瘤輔助栓塞。

對於寬頸,梭形複雜的動脈瘤,如果開顱手術,也是很有難度的,介入栓塞有時可以相對簡單,使用支架可以防止彈簧圈突入載瘤動脈,使動脈瘤介入治療成為可能,

支架輔助彈簧圈動脈瘤栓塞術大大提高了介入治療的適用症,特別對於超寬頸,夾層,梭形動脈瘤,大大改善了動脈瘤治療的長期療效,支架網絲的腳手架作用促進了動脈瘤頸部位的內皮細胞的生長覆蓋,促進了瘤頸部位的解剖癒合,另外,支架也改變了載瘤動脈的形態和角度,引起血流動力學的變化而促進動脈瘤的長期癒合,支架的運用改變了動脈瘤治療的理念,

二,腦血管狹窄治療,包括常見的頸動脈狹窄,和顱內血管狹窄。

支架手術的目的是為了維持狹窄的腦血管,原理上是通過一種細小的金屬支架,撐開狹窄的血管,從而實現血管重新導通的目的,讓血液能夠順暢通過不暢通的區域。支架手術的流程是這樣的:首先利用纖細的導管,將金屬支架帶到血管堵塞的地方,然後通過支架置入使得原本堵塞的血管恢復暢通。手術造成的損傷非常小,安全度也比較高,所以在腦血管疾病方面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手術過程是怎麼樣的呢?支架手術並不需要在頭部“動刀子”,手術屬於微創手術,整個過程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步驟:首先,在股動脈處建立通路;然後,醫生通過特殊傳送系統,將氣囊導管送到血管狹窄處,然後球囊膨脹,使支架擴張定型,使血管恢復通暢;最後,將已消氣的氣球從

血管中取出,並將導管從血管中撤出,因為狹窄的雖然已經擴張,但是不維持,仍然容易狹窄,所以通過微導管放一個支架到狹窄的血管,整個手術就結束了。這個手術雖然不用開刀,但是到底安全嗎?但在畢竟是在微小的腦血管裡面進行的進行的,相信很多人不禁會疑惑,手術到底安不安全呢?腦血管支架置入手術,在國內外都是治療腦血管疾病的常見方法之一,技術在國內外已經非常成熟。關於手術的其他事項從安全性以及效果來說,腦血管支架手術都是比較靠譜的治療方法,

但關於支架手術,還有三點是我們必須瞭解的。

一,使用支架手術治療,雖然有很多益處,但是處理不好也會發生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反而容易促進血栓形成,發生大面積腦梗塞,發生在早期支架內血栓,常見原因於支架貼壁不良、支架擴張不全、支架過長(>30mm)、置入多個串聯支架、支架置入術後殘餘狹窄,支架貼壁不良是發生支架內血栓的最常見因素,開口病變、分叉病變、成角、鈣化病變等,術中選擇支架直徑偏小、擴張壓力不足和(或)充盈時間不夠都會導致支架貼壁不良;支架過長、置入多個串聯支架,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內膜下組織和膠原暴露過多,啟動血小板和纖維蛋白附著及沉積形成血栓和血栓瀑布效應。此外,斑塊脫落、碎屑樣物質進入遠端血管引起彌漫性血管內凝血,並向近端延伸形成支架內血栓;遠端血管持續性痙攣或嚴重狹窄也可以產生支架內血栓。延遲血管內皮化是潛在的增加血栓形成的因素。病理檢查結果顯示在內皮覆蓋不全的局部可見微血栓和血小板聚集。動物實驗表明完全內皮化需要90-180d。 過早停用抗血小板、抗凝藥物或抗血小板藥物使用不充分,支架內有帶電荷的金屬,作為異物在血管壁內誘發血小板粘附和活化凝血過程,並且支架置入過程中高壓擴張和非順應性球囊的擴張使血管受到損傷,使內膜下膠原暴露,所以抗血小板治療是必須的。提前中斷抗血小板治療是血栓形成的常見原因,且多發生於停服抗血小板藥物後1-30d。甚至在支架置入後442d也可能發生,所以有人主張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療,也有人認為服用藥物

一年後,血管內皮已經完全覆蓋支架,可以停藥。放置支架後常規服用阿司匹林,但是有個別病人出現阿司匹林抵抗,即使服用阿司匹林,仍然無法防止血栓形成,所以應用血管支架,抗血小板治療的準備必須充分,如果有阿司匹林抵抗,可以換其他抗血小板藥物。

二,放了支架手術不是“一勞永逸”的事;這個手術只是解決了病人血管病變部位的問題,因為得這種病都有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基礎,血管其他部位依然存在狹窄並阻塞的可能性,術後病人需要從生活以及飲食習慣上進行調理,必要的話還得考慮配合藥物治療。

三,做不做支架手術得根據病人身體狀況以及病情判定;在醫生做完腦血管造影檢查後,確定狹窄部位狹窄程度,再根據病人身體狀況判定適不適合做支架手術,一般認為該手術適合頸內動脈狹窄度超過70% ,常發生腦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