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顆大牙後面腫痛
最後一顆大牙後面腫痛,還有可能是長智齒引起的智齒冠周炎。智齒冠周炎是長智齒的時候智齒周圍的牙齦發炎引起的牙齦腫痛的現象。智齒冠周炎是口腔外科的常見病之一,安長尾急性發作為特徵,智齒冠周炎可能會引起其他黏膜間隙的炎症,接下來我們就具體分析一下智齒冠周炎是怎麼回事?應該怎麼治療?
發病原因
下頜第三磨牙又叫智牙,是牙列中最後萌出的牙,因萌出位置不足,可導致程度不同的阻生。阻生智牙及智牙萌出過程中,牙冠可部分或全部為齦瓣覆蓋,齦瓣與牙冠之間形成較深的盲袋,這成為窩藏食物殘渣、滲出物及細菌的天然場所;加之冠部牙齦常因咀嚼食物而損傷,形成潰瘍。當全身抵抗力下降、局部細菌毒力增強時可引起冠周炎的急性發作,因此,智齒冠周炎主要發生在18~30歲智牙萌出期的青年人和伴有萌出不全阻生智牙的患者。
臨床表現
1.急性期:
智齒冠周炎
智齒冠周炎常以急性炎症形式出現。急性智齒冠周炎的初期,一般全身無明顯反應,病人自覺患側磨牙後區腫痛不適,當進食咀嚼、吞咽、開口活動時疼痛加重。如病情繼續發展,局部可呈自發性跳痛或沿耳顳神經分佈區產生放射性痛。若炎症侵及咀嚼肌時,可引起肌的反射性痙攣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甚至出現“牙關緊閉”。由於口腔不潔、出現口臭、舌苔變厚、患牙齦袋處有鹹味分泌物溢出。
全身症狀可有不同程度的畏寒、發熱、頭痛、全身不適、食欲減退及大便秘結、白細胞總數稍有增高,中性粒細胞比例上升。
2.慢性期:
慢性冠周炎在臨床上多無明顯症狀,僅局部有輕度壓痛,不適。
專科檢查
口腔局部檢查,多數病人可見智牙萌出不全,如為低位阻生或牙冠被腫脹的齦瓣全部覆蓋時,需用探針探查,才可在齦瓣下查出未全萌出的智牙或阻生牙。智牙周圍的軟組織及牙齦發紅,伴有不同程度的腫脹。齦瓣邊緣糜爛,有明顯觸痛,或可從齦袋內壓出膿液。病情嚴重者,炎性腫脹可波及齶舌弓和咽側壁,伴有明顯的開口困難。但化膿性炎症局限後,可形成冠周膿腫,有時可自行潰破。相鄰的第二磨牙可有叩擊痛。有時第二磨牙遠中頸部可因阻生牙等局部因素導致齲蝕,在檢查時應多加注意,切勿遺漏,此外,通常有患側下頜下淋巴結的腫脹、壓痛。
併發症
冠周炎症可直接蔓延或由淋巴結擴散,引起鄰近組織器官或筋膜間隙的感染:
1.智齒冠周炎常向磨牙後區擴散,形成骨膜下膿腫,膿腫向外穿破,在咬肌前緣與頰肌後緣間的薄弱處發生皮下膿腫,當穿破皮膚後可形成經久不愈的面頰瘺。
2.炎症沿下頜骨外斜線向前,可在相當於下頜第一磨牙頰側黏膜轉折處的骨膜下形成膿腫或破潰成瘺。
3.炎症沿下頜支外側或內側向後擴散,可分別引起咬肌間隙、翼下頜間隙感染。此外,亦可導致頰間隙、下頜下間隙。口底間隙、咽旁間隙感染或扁桃體周膿腫的發生。
疾病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症狀和檢查所見,一般不難作出正確診斷。用探針檢查可觸及未萌出或阻生的智牙牙冠存在。X線攝片檢查,可幫助瞭解未全萌出或阻生牙的生長方向、位置、牙根的形態及牙周情況;在慢性冠周炎的X線片上,有時可發現牙周骨質陰影(病理性骨袋)的存在。
必須注意,在下頜智齒冠周炎合併面頰瘺或下頜第一磨牙頰側齦瘺時,可被誤認為第一磨牙的炎症所致,特別在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組織存在病變時,更易誤診。此外,應與第二磨牙遠中頸部深齲引起的根尖周炎、第三磨牙區牙齦的惡性腫瘤相鑒別。
疾病治療
智齒冠周炎發病初期,僅有輕微的症狀,常被病人忽視而延遲及時治療,致使炎症迅速發展甚至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因此,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智齒冠周炎的治療原則:在急性期應以消炎、鎮痛、切開引流、增強全身抵抗力的治療為主。當炎症轉入慢性期後,若為不可能萌出的阻生牙則應儘早拔除,以防感染再發。
1.局部沖洗。智齒冠周炎的治療以局部處理為重點,局部又以清除齦袋內食物碎屑、壞死組織、膿液為主。常用生理鹽水、1%~3%過氧化氫溶液。1:5000高錳酸鉀液、0.1%氯己定液等反復沖洗齦袋,至溢出液清亮為止。擦乾局部,用探針蘸2%碘酒、碘甘油或少量碘酚液入齦袋內,每日1~3次,並用溫熱水等含漱劑漱口。
2.根據局部炎症及全身反應程度和有無其他併發症,選擇抗菌藥物及全身支持療法。
3.切開引流術。如齦瓣附近形成膿腫,應及時切開並置引流條。
4.冠周齦瓣切除術。當急性炎症消退,對有足夠萌出位置且牙位正常的智牙,可在局麻下切除智牙冠周齦瓣,以消除盲袋。
5.下頜智牙拔除術。下頜智牙牙位不正;無足夠萌出位置;相對的上頜第三磨牙位置不正或已拔除者,以及為避免冠周炎的復發,均應儘早予以拔除。伴有頰瘺者,在拔牙的同時應切除瘺道,刮盡肉芽,縫合面部皮膚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