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海鮮配啤酒 小心腎結石惹身

每到夏季,尿結石的發病率總會比其他季節高出約20%,中醫說法稱“如水煮鹽,火大水少,漸成石”,這是因為高溫會影響身體對鈣和鹽的吸收,加上大量出汗,尿液濃縮,尿中晶體更易沉積形成結石。如果出現腰腹疼痛,還伴隨有尿痛、血尿等症狀,可就要提防是否有結石了,就醫檢查為妙。

醫健館記者曾介紹過,多飲水稀釋尿液,這是預防尿道結石的最佳方式。但並非多喝什麼水都能起預防結石的效果。我國泌尿外科領域專家,廣州醫學院港灣醫院院長李遜教授提醒大家,飲料、茶、啤酒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水”,把這類飲料當水喝反而會誘發尿結石。

飲料不能取代白開水

小王是位銷售員,常年在外奔波,天氣炎熱時,他就在街邊買冰凍可樂“清涼一下”,解暑解渴,每天喝三四瓶不在話下,基本沒有喝過白水。某日,小王感到腹部一陣劇烈的疼痛,最終查明腎絞痛發作,病根是尿結石。

在夏季,像小王一樣以飲料、啤酒、咖啡代水的人不在少數,可這些都不是預防結石的合格水。李遜教授介紹道,可樂和果汁飲料中含有磷酸鹽類物質,濃茶、咖啡中含咖啡因,這兩種物質都會促進體內鈣的排出,使鈣進入泌尿系統,讓尿裡鈣的含量增多,容易形成結石;啤酒中含有容易形成結石的草酸鈣。

所以,你把這些飲料當成口味調劑品,偶然喝喝無妨,但不能當成常規的補水飲品。無論何時,白開水都是最佳補水品。解暑飲料則以傳統的酸梅湯、綠豆湯、菊花茶、淡綠茶為好。

那麼,人一天要飲多少水才夠呢?李遜教授說,一般人2~3小時排尿一次,且小便清亮,這代表攝水量足夠。具體每個人喝多少水則看個人運動量、食物種類。例如,本人運動少出汗少,對水的需求量自然會少。飲食中多湯水和粥類,需額外喝的水也會更少。

海鮮+啤酒 結石催化劑

夏季時,還有另一個“惡習”也會引發結石,那就是宵夜,特別是吃海鮮配喝啤酒的經典宵夜模式。

李遜教授提醒大家,夜宵儘量不要既吃海鮮又喝啤酒,海鮮特別是貝殼類海鮮,都含有大量嘌呤,這種蛋白質經過分解會變成尿酸,使血液內的尿酸含量增加,沉澱起來形成結石。而啤酒中含有嘌呤分解代謝的重要催化劑——維生素B1,兩者混在一起會發生化學變化,使血中的尿酸含量激增。宵夜後夜晚睡覺時,血流速度減慢,腎臟過濾尿液減少,沉澱物不能立刻被沖刷走,又增加了結石的誘因。

除宵夜外,南方人的飲食特點也跟結石的形成有關。老廣愛用高嘌呤的動物內臟、肉類煲靚湯,食糖量也不小。而這類高蛋白、高嘌呤食物攝入量的不斷增加,正是草酸鈣結石(尿結石的一種)的重要誘因。

不好的飲食習慣要改掉,李遜教授還建議,多運動則有利於腸道蠕動,這樣可以幫助把代謝物排出體外,也是預防尿結石的方式。

尿路結石是個統稱,只要腎臟、輸尿管或膀胱等泌尿系統所屬部位裡長上了“石子”,都屬於尿路結石。

李遜教授告訴記者,他多年的臨床實踐發現,每逢炎熱季節氣溫驟升時,尿路結石病人出現腎絞痛的發生率就比冬季明顯增加。因為,炎熱導致輸尿管處於擴張狀態,當腎盂內尿液減少時,原來浮游於尿液中的結石下落到輸尿管狹窄部位,造成急性梗阻而引起疼痛發作。所以,尿路結石的患者如有腹痛、腰痛等症狀,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