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黃和熟地黃的區別有哪些
地黃這是中藥的一種,而地黃是可以分為生地黃和熟地黃的,當然不論那種地黃,都是對人體有好處的,能夠有效的滋補人的身體,具有補血、滋陰補陽、治療喉嚨乾燥等功效。但是需要格外注意的是,這兩者是不可以混起來用的,否則
中藥地黃為玄參科植物的根莖,曬乾即成生地,將生地以砂仁、酒、陳皮為輔料,反復蒸曬至顏色變黑,質地柔軟即為熟地。生地與熟地藥理作用是不同的,切不可將兩藥互相替用。
外形區別:
生地黃:多呈不規則的團快狀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段稍細,長6~12cm,直徑3~6cm,有的較細,長條狀,稍扁而彎曲。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而韌,不易折斷,斷面棕黑或烏黑色,有光澤,具粘性。味微甜。
熟地黃:為不規則的塊片、碎塊,大小、厚薄不一。表面烏黑色,有光澤,粘性大。質柔軟而帶韌性,不易折斷,端面烏黑色,有光澤、味甜。
藥效區別:
生地黃:性寒,功能涼血清熱、滋陰補腎、生津止渴,常用於治療熱入營血、骨蒸癆熱、咽喉燥痛、痰中帶血等症。由生地為主所制的六味地黃丸,就是千古著名的補腎良方,臨床還常用於慢性腎炎、高血壓、神經衰弱、肺結核等病的治療。
熟地黃:性溫,其功用也發生變化,為補血要藥。配伍當歸、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湯”,常用於治療血虛症。熟地配白芍能養肝,配柏子仁養心,配龍眼肉能養脾,配麻黃則通血脈。但熟地滋膩滯脾,有礙消化,故脾虛者少食,腹滿便溏者不宜服用。 所以生地黃和熟地黃還是有一些差別的,無論在外型上還是藥效上都有所不同,所以購買時一定要多加注意。
功效與作用
《神農本草經》:味甘,寒。主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
《名醫別錄》:大寒。主治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後血上薄心、悶絕,傷身、胎動、下血,胎不落,墮墜,宛折,瘀血,留血,衄血,吐血,皆搗飲之。
《藥性論》:君。能補虛損,溫中下氣,通血脈。治產後腹痛,主吐血不止。又雲生地黃,味甘,平,無毒。解諸熱,破血,通利月水閉絕。不利水道,搗薄心腹,能消瘀血。病人虛而多熱,加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