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體內有濕氣 不如試試這5款祛濕湯

5款祛濕湯幫你除濕氣

1、陳皮蓮子薏米水鴨湯

材料:陳皮6克、蓮子肉30克、炒薏米30克、淮山12克、生薑10克、水鴨肉250克。

做法:水鴨肉清淨後斬件備用,薏米下鍋炒至微黃,蓮子洗淨去芯,淮山去皮切片,與陳皮、生薑一同下鍋,加適量清水,猛火煮沸後轉小火燉2小時,加鹽調理即可飲用。

功效:薏米是祛濕佳品,與水鴨燉湯食用有助健脾胃、利水消腫。這款湯特別適合脾虛濕滯人士日常飲用,但不宜在感冒期間喝。

2、老黃瓜煲豬腱粉腸湯

材料:老黃瓜1斤,陳皮1角,碎瑤柱1湯匙,豬腱1斤,粉腸8兩,赤小豆2兩,扁豆1兩。

做法:老黃瓜連皮一開二,豬腱、粉腸拖過水,赤小豆、扁豆、陳皮洗過,湯煲注清水燒開,放入豬腱煲15分鐘,下老黃瓜、粉腸、陳皮、赤小豆、扁豆煲1小時下瑤柱,再煲15分鐘,撈出粉腸、豬腱切成件狀,在半小時後,可再撈出湯料在碟中,排上粉腸、豬腱,湯水便可調入幼鹽飲用。

功效:老黃瓜能除熱祛濕解火毒。扁豆、赤小豆俱有健脾化濕功效,加豬粉腸煲黃瓜湯,清熱當中更有理腸胃之食療作用。

3、金針菇豆芽肉片湯

材料:金針菇150克,黃豆芽150克,瘦豬肉240克。

做法:瘦肉洗淨,瀝幹水,切薄片,用2湯匙生抽、半湯匙白砂糖和半湯匙生粉醃好待用;金針菇和大豆芽分別洗淨,去尾部;熱鍋放1湯匙油,下生薑和大豆芽爆炒,鏟起;鍋內倒入5碗水燒開,放入炒好的薑片和大豆芽煮沸,下金針菇和肉片,煮至熟,下鹽調味食用。

功效:清熱祛濕,利尿消腫,益智減肥。

4、炒扁豆木棉花燉鯽魚湯

材料:炒扁豆、木棉花各15克,陳皮3克(中藥店有售),蜜棗1~2個,鯽魚肉約100克,生薑3片。

做法:藥材稍浸泡;蜜棗去核;鯽魚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一起與生薑下燉盅,加入熱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1個半小時便可。

功效:扁豆性味甘溫,能健脾化濕、和中止瀉。尤其炒後的扁豆健脾力更強,與木棉花陳皮燉鯽魚,為春濕時健脾祛濕的養生湯品。

5、冬瓜薏米排骨湯

材料:排骨250克,冬瓜500克,薏米適量,食鹽適量。

做法:將排骨、薏米洗淨,冬瓜洗淨後不去皮切成塊狀;將排骨與薏米一同放入鍋中,小火燉90分鐘左右後加入冬瓜,再燉10分鐘左右;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將冬瓜與薏米進行搭配,能夠達到清熱祛濕、利水排尿的效果,對於水腫、尿路疾病患者來說具有輔助性治療作用。

中醫艾灸也能祛濕

1.足三裡穴:足三裡穴我們都很常聽,它位於外膝的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堅持艾灸足三裡10-15分鐘可以快速祛濕。

2.豐隆穴:這個穴位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相對鼓起的位置,每天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濕。

3.解溪穴:解溪穴位於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堅持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可以祛痰祛濕,並解除下肢水腫問題。

4.關元穴:關元穴有助養生保健,位於臍下3寸的位置。堅持對這個穴位艾灸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艾灸10-15分鐘可幫助祛濕。

5.中脘穴: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症狀,同時有助於祛濕。

上一篇:4款食療緩解孕媽媽的感冒症狀 下一篇:沒有了 標籤閱讀:濕氣重祛濕祛濕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