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女性聖藥 阿膠補血養氣色

據兩千多年前成書的《神農本草經》記載, “煮牛皮作之”,可見當時製作阿膠的原料是牛皮而不是驢皮。到西元七世紀的《食療本草》中提出以牛皮製作的膠為黃明膠。直到現在用牛皮煎煮並製作的膠仍稱黃明膠,其可能源於此。至於以驢皮為原料製作膠則是以後的事情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阿膠開始是以牛皮,後來才發展到用驢皮為原料的。

歷史的角度來看,阿膠開始是以牛皮,後來才發展到用驢皮為原料的。

陶代弘景雲 “山東東阿,故名阿膠”。現在的阿膠是用馬科動物驢的皮經過煎煮,濃縮製成的固體膠,主要產于山東、浙江等地。

阿膠是用馬科動物驢的皮經過煎煮,濃縮製成的固體膠,主要產于山東、浙江等地。

將驢皮漂泡、去毛、切成小塊,再漂泡洗淨、分次水煮、濾過、合併濾液、用文火濃煎(或加適量濃酒、冰糖、豆油)至稠膏狀,冷凝、切塊、陰乾而成。

阿膠甘平,歸肺、肝、腎經。其質滋黏潤,除善滋潤陰血外,還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為止血要藥。用於治療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等多種出血症均有效,尤其陰血虧虛者用之為佳。

阿膠甘平入肺,質黏滋潤,能滋陰潤肺,故常用治療肺陰不足的虛勞咳嗽

阿膠甘平入肺,質黏滋潤,能滋陰潤肺,故常用治療肺陰不足的虛勞咳嗽,氣短乏力,或燥邪傷肺之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鼻燥咽乾等症。

因阿膠善於滋陰養血而潤燥,故亦可用於治療血虛、津虧之腸燥便秘,多與潤腸通便之品同用以增加療效。

其成分主要由骨質膠組成,主要為蛋白質,經水解後得到多種氨基酸,如賴氨酸、精氨酸等。此外,阿膠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其中以鐵含量最高。因其含甘氨酸,能促進鈣的吸收,所以服用阿膠後,鈣的濃度有輕度升高,但促凝血時間沒有明顯的變化。阿膠對失血性貧血和白細胞減少症有明顯的療效,並能增強骨髓的造血功能。它還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

阿膠甘平滋潤,入肝經,乃血肉有情之品,有良好的補血作用

阿膠為婦科最常用的藥物之一,很多人都知道它有補血作用。確實阿膠甘平滋潤,入肝經,乃血肉有情之品,有良好的補血作用。用治血虛之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心悸乏力等症狀。

阿膠兌黃酒:

阿膠9克,黃酒50毫升。阿膠用蛤粉炒研細末,以黃酒兌溫開水送服。功能補血調經。適用於血虛經行後期,量少色淡等症。

阿膠9克,黃酒50毫升 適用於血虛經行後期,量少色淡等症。

阿膠燉肉:

阿膠9克,瘦豬肉100克,豬肉洗淨切片,加水燉熟,入阿膠烊化,低鹽調味,飲湯食肉,功能滋陰補血、和血。適用於失血性貧血、面色蒼白、頭暈心悸等症。

膠艾湯:

阿膠15克、艾葉15克,將艾葉洗淨水煎,烊化阿膠,口服。在月經間歇期,每日或隔日一次,連服5~6個月經週期。適用虛寒性月經不調,症見月經過多,小腹綿綿作痛,喜溫喜按等。

糯米阿膠粥 適用氣血虛弱所致的吐血、衄血等

糯米阿膠粥:

糯米60克,阿膠30克,紅糖少許。先用糯米加水煮成稀粥,待粥將熟時,放入搗細的阿膠,邊煮邊攪勻,稍煮2~3沸即可,分兩次服用,每日或隔日一次。適用氣血虛弱所致的吐血、衄血等

阿膠白皮粥:

阿膠、桑白皮各15克,糯米100克,紅糖10克。將桑白皮水煎取汁,米掏淨入鍋內加水煮10分鐘,倒入藥汁、阿膠,粥熟入紅糖。功能補血滋陰、潤燥清肺。適用于血虛、陰虛久咳、咯血等症。

雪梨去皮與阿膠、砂糖一起加水半碗,食雪梨,飲湯。具有潤肺止咳之功效。

北杏燉雪梨:

北杏仁10克,雪梨(去皮)一個,阿膠15克,白砂糖30克。將杏仁洗淨,雪梨去皮與阿膠、砂糖一起加水半碗,置燉盅內,隔水燉1小時,食雪梨,飲湯。具有潤肺止咳之功效。

三仁阿膠粥:

胡桃仁、桃仁、甜棗仁各10克,用水泡去皮去尖,用文火炒熱,加炒熟的芝麻15克,混合研碎,用粳米200克,共煮稀粥,加阿膠15克、白糖適量,每日服用。

何首烏煎取藥汁,再入大米、紅棗共煮粥,粥將成時入阿膠、冰糖,熔化後服用

首烏阿膠粥:

何首烏30克,粳米100克,紅棗10枚,冰糖適量。將何首烏煎取藥汁,再入大米、紅棗共煮粥,粥將成時入阿膠、冰糖,熔化後服用。

阿膠雞蛋羹:

雞蛋一個,阿膠9克,雞蛋去殼拌勻,阿膠熔化,倒入雞蛋內,加清水一碗拌勻,蒸熟成羹,食鹽調味,具有滋陰養血,補虛安胎的作用。適用於胎動不安。

針對不同的症狀,阿膠炮製的方法也很有講究。眩暈、心悸、心煩失眠、手足抽動、乾咳無痰,宜用生阿膠;肺燥咳嗽、久咳少痰,或痰中帶血,宜用蛤蚧粉炒炙,即阿膠珠,以益陰潤燥;勞嗽咯血、便血、吐血、崩漏等,宜用蒲黃炒製品。

阿膠雞蛋羹:滋陰養血,補虛安胎的作用。適用於胎動不安。

阿膠入湯的劑用量一般為5~15克,烊化兌服,可以同煎,也可以入丸散劑。因本品性質黏膩,有礙消化、故脾胃虛弱不思飲食或納食不消、痰濕嘔吐及泄瀉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