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

火針療法副作用有哪些

火針療法在生活當中運用是比較廣泛的,對治療一些疾病或者是解決一些皮膚問題,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很多人會擔心使用這種方法的話會存在副作用,其實火針療法是否存在副作用,還是要看自適不適合這種治療方法,而且有沒有遵守它的一些禁忌原則。

一、基本概述

《靈樞?壽夭剛柔》雲:“刺布衣者,以火焠之。“《靈樞?官針》雲:“焠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張仲景《傷寒論》中有“燒針令其汗”,“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表裡俱虛,陰陽氣並竭,無陽則陰獨,複加燒針……”等記載。直到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才正式定名為“火針”。明代楊繼洲的《針灸大成》記述最詳:“頻以麻油蘸其針,針上燒令通紅,用方有功。若不紅,不能去病,反損於人。”明代高武《針灸聚英》雲:“人身諸處皆可行針,面上忌之。凡季夏,大經血盛皆下流兩腳,切忌妄行火針於兩腳內及足……火針者,宜破癰毒發背,潰膿在內,外皮無頭者,但按腫軟不堅者以潰膿。”說明火針在明代已廣泛應用於臨床。近代火針使用一般有兩種情況:長針深刺,治療瘰鬁、象皮腿、癰疽排膿;短汁淺刺,治療風濕痛、肌膚冷麻。

二、操作方法

①選用22-28號不銹鋼針,針柄用布包裹,以不導熱為宜。施術時,在患部及其周圍用碘酒、酒精消毒,然後用2%-10%普魯卡因(可混入0.2%的鹽酸腎上腺素以防出血)作浸潤麻醉,約2分後,將針在酒精燈上燒紅,左手固定患部,右手持針。迅速刺入患部或其周圍,然後立即將針拔出。

②針刺的深度,視潰瘍種類和病變深淺而定。每次針數的多少,根據病變局部面積的大小而定,一般1-3針。

③針刺間隔,1-2周針1次為宜。

三、禁忌症狀

①火針刺激強烈,孕婦及年老體弱者禁用。

②火熱證候和局部紅腫者不宜用。

③高血壓、心臟病、惡性腫瘤等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