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春天來了開江了 快來跟營養師學習怎樣挑魚吃魚

春天來了,冰封了一冬的松花江終於開江了!貓了一個冬天的小漁船早已按耐不住了,在剛剛開化的大江上撒歡捕魚……開江魚很鮮美,看看營養師教你如何吃魚更安全。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王喆:很多人不敢吃魚,害怕魚肉中有重金屬污染,大家的擔心有一定道理。

魚蝦蟹貝等水產品可能會存在鉛、鎘、汞等重金屬污染的問題,會通過飲食轉移到人體內。但只要掌握科學選購的方法,飲食上適量食用,就能既獲取營養,又不用過於擔心安全問題。

首先,水產品有其各自的生物習性和食物鏈等級,在金屬元素含量方面,貝類是水產品種含量最高的,頭足類(如章魚、烏賊)、蟹、蝦類依次降低,而魚類是最低的。

選品種。棲息在不同“水層”的魚,安全性不同。譬如,武昌魚、鯰魚、青魚、泥鰍生活在水底層,重金屬等污染物含量較高。而草魚生活在中下層,鰱魚、胖頭魚生活在中上層,污染物相對少點。

看個頭。即使對於同一種魚而言,體型小的更安全。由於生物富集作用,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會沿著生物鏈逐級累積遞增,從浮游生物到小蝦,再到草食魚、肉食魚,肉食性魚大多壽命比較長,體內富集的重金屬相對較多。而體型較小的魚生長週期短,體內富集的污染物比體型大的魚少。

挑部位。我一般只吃魚肉,很少吃魚頭、魚皮和內臟。因為污染物進入魚體內,內臟、鱗、腮、皮會優先積累毒素,而魚的內臟、腦組織及魚腩部位富含脂肪,和有機農藥有較大親和力,魚肉相對最安全。

為避免攝入過多污染物,河鮮海鮮都不能吃太多,每天適量吃點,或間隔幾天吃一次,獲取營養的同時也飽了口福。烹飪魚肉,熟透是關鍵。魚蝦中可能有致病菌和寄生蟲,要徹底加熱,不能生吃。(綜合自人民網黑龍江頻道、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