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5杯自製小藥茶 治癒夏天裡的各種不舒服

夏至正值暑氣當令,除了吃冷飲、吹空調,喝茶無疑是解暑止渴的好方法。此時節喝什麼茶既清爽消暑,又能緩解身體的小問題?《生命時報》請來權威專家,為大家介紹幾種適合夏季飲用的小藥茶,看完就試試吧!

受訪專家:

中國藥膳研究會副會長 荊志偉

吃壞肚子:姜茶烏梅飲

做法:將生薑10克、烏梅肉30克切碎,和綠茶6克放入保溫杯中,以沸水沖泡,蓋嚴蓋子,溫浸半小時,再加紅糖少量。稍放一會,趁熱一次喝下,每日3次。

功效:姜茶烏梅飲出自元代醫學家危亦林編撰的經典醫籍《世醫得效方》。該茶飲方能清熱生津、止痢消食、溫中,用於夏季各種飲食不潔或不節引起的腹瀉、痢疾等。

生薑性屬辛、微溫,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的作用,所以日常我們傷食嘔吐之時或者在吃松花蛋或魚蟹等水產時,通常會放上一些姜末、薑汁。

烏梅味酸澀,性平,其酸澀之性可以收斂神氣和汗液,能生津止渴、止瀉止血、和胃,可用於汗出過多、心神渙散、心慌不安、食欲不振者。注意脾胃虛弱、遇冷腹瀉者不適合飲用此茶。

咽喉疼痛:甘桔湯

做法:將桔梗6克、生甘草3克切成小片或者磨為粗末,以沸水沖泡,代茶頻飲,每日2次。

功效:甘桔湯首見於《傷寒論》,原名桔梗湯,治療“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後被清代醫家吳鞠通所著的《溫病條辨》引用,可治療“溫病少陰咽痛者”。

自古以來甘桔湯就被歷代醫家認為是治療咽痛的通用方,如《醫學心悟》中說:“凡咽痛,通用甘桔湯。”生甘草性甘、味平,歸心、肺、脾、胃經。能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的作用。桔梗味苦、辛,性微溫,入肺經,能祛痰止咳,並有宣肺、排膿作用。可見二者相配,能宣肺、利咽。

中醫兒科的奠基之作、宋代錢乙所著的《小兒藥證直訣》記載煎藥可用于解小兒肺熱、風熱上壅、咽喉腫痛。該茶飲用於未成年人可小量頻服,即用1/3量,每日服用3~4次。

汗多口幹:五味枸杞飲

做法:將五味子6克、枸杞子8克一起放入鍋中加淨水800毫升,用文火煎沸,濾出清液,倒入蓋杯中,加白糖5克,攪勻,分次飲用。

功效:健脾胃,補肝腎,養心血,生津止渴。夏天自覺困乏無力、汗出較多、口幹的人,即“夏虛”之人,用五味子與枸杞子一起煎湯服用或者開水泡飲,能使人精神倍增,五味枸杞飲是夏季養生補益佳品。

五味子酸而性溫,有補氣生津、止瀉安神等多重功效。特別是其與枸杞子合用,補肝腎作用更加突出。適用於五臟虛虧、氣血不足或長期勞神、熬夜生活不規律所導致的疲乏無力、面無血色、腰膝酸軟、心慌失眠等症狀的人群。

煩悶燥熱:菊花茶

做法:沖泡菊花最為簡單,和其他茶品一樣,沖泡時將頭湯倒掉,再沖泡花茶,用量一般5~10克,水溫70℃左右為宜。菊花還可搭配其他藥材,如金銀花、枸杞、決明子或膨大海等。

功效:菊花茶是尋常百姓最為常用的清熱祛火、清肝明目的中藥茶飲。菊花味甘、苦,微寒,歸肺、肝經,適合夏季炎熱季節出現煩悶燥熱、目睛紅澀、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眼目昏花者。

菊花品種多,如杭白菊、貢菊、滁菊、祁菊、懷菊、紅菊等,用於茶飲的以杭白菊、貢菊居多,以花形飽滿、無雜質、味道清香者最佳。

除了單獨泡飲外,菊花茶搭配其他藥食同源中藥一起沖泡有不同的功效。如菊花和金銀花搭配,可緩解風熱感冒初期症狀,減輕咽喉腫痛、口瘡等;若和枸杞子或決明子搭配,可緩解眼目昏花、腫痛;若咽喉腫痛、幹癢,菊花搭配膨大海可有效緩解。

頭昏腦漲:三葉茶

做法:分別是荷葉、竹葉、薄荷葉。炎熱之季可以三葉合泡,每種5克,或者任選其中的一種泡茶喝亦可,有清心火、養心神和解暑的作用。

功效:夏至正值暑氣當令,想養心清暑,首當推薦夏至三葉茶。荷葉性味苦澀,平,歸肝、脾、胃、心經,有清暑利濕、升發清陽、涼血止血等功效,是傳統藥膳中常選用的原料。現代研究表明,荷葉有良好的降脂、減肥的作用,適用于中暑熱盛致頭昏腦漲、胸悶煩渴、小便短赤等。

竹葉甘淡,寒,功效為清熱除煩,生津利尿,在中醫臨床上用於熱病煩渴、小兒驚癔、咳逆吐血、面紅、小便短赤、口舌生瘡等。薄荷葉性味辛涼,入肺經、肝經,功效為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用於外感風熱、頭痛、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瘡、牙痛、瘡疥、風疹瘙癢、胸悶脅痛等。中藥理論認為這三種葉品均為輕清之品,對暑熱盛、心火旺的人有較好的清熱祛火養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