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想長壽絕不能缺少這4樣東西

從內在的情緒變化,到外在的飲食、作息、工作等,健康面臨的威脅越來越多。加班、熬夜將生物鐘弄得亂七八糟,生活壓力讓我們活得越來越壓抑,不時放縱味蕾讓垃圾美食不斷透支健康。《黃帝內經》提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要想管好自己的健康,成為自我保健專家,防患於未然,就應先擁有以下4樣東西。

健康知識

古人雲: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者,不足謀一域。要想管好健康,就要掌握健康狀況的整體資訊。最好的辦法是通過體檢採集身體資訊,獲得科學評價和預測,在醫生指導下實施行為干預。體檢一般應根據年齡、生活習慣、既往健康狀況、家族遺傳病史、近況、生活方式等因素綜合考慮,選擇適合本人的項目。一般來說,血壓、血常規、血脂、肝腎功能等常規專案是必須要做的。可嘗試使用目前受熱捧的可穿戴設備,其可以將生理參數上傳到雲平臺,並對個人健康資訊及時回饋,進而實現健康的自我管理。此外,每個人還要學習一些必要的健康常識,瞭解身體大概是怎樣運行的。訂閱健康報刊、參加健康管理培訓課程是不錯的選擇,但最好不要輕信網上和社交媒體上流傳的各種無來源“養生秘笈”。

健康食物

營養素於身體而言,就像水泥、砂石、鋼筋之于房子,是構成身體的基本材料和維持生命的物質基礎。身體具有完善的新陳代謝機制,只要補充足夠的材料,就能完成自我修復。但如果房子太舊,可能還沒來得及動工就倒塌了。所以,我們要趕在身體這座舊房子還沒有倒塌之前,就用健康的食物來添磚加瓦。我國有句古話,“雜食者,美食也;廣食者,營養也。”意思是,合理、均衡的膳食才能保證人體新陳代謝。還應本著天然、新鮮等標準,控制肉類、油脂、鹽的攝入量,增加水果、奶、穀物等,保證食物多樣化。

健康心態

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中醫講,氣傷肝。無論生悶氣還是發脾氣,都會損害健康。時刻提醒自己保持健康的心態,才能有效緩解心理壓力。首先,不苛求自己,不對親人期望過高,善於調整個人情緒,對任何人都懷有善意,知足常樂的心境能讓人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其次,切記不要當情緒的俘虜,而要當情緒的主人。不妨在鬱悶時強迫自己微笑,培養樂觀的情緒。最後,保持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尤其是老年人,離開了原來的崗位,心理落差大,加上兒女工作繁忙,社交圈子變窄,內心容易敏感。他們更應該處理好跟家人、兒女、老同事之間的關係。一要多與家人在一起,時常聊聊;二要保持與舊友、老同事的關係,結伴釣魚、爬山;三要主動結交新朋友,比如去參加象棋隊、京劇小組等,就會找到許多與自己有共同語言的朋友。

健康習慣

大部分疾病的產生都是因為生活習慣不對引起的。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生活方式影響健康的情況占五成。要管好健康,就要修正不良生活方式,將喝水、睡覺、一日三餐等生活細節全部規劃好。首先要適度運動,不要一回家就窩在沙發上看電視。慢跑、快走等都是很有效的有氧運動,能改善微循環,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心血管風險,改善血管彈性。有條件的人還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其他合適的運動方式。其次要戒煙限酒。有資料表明,長期吸煙者的肺癌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10~20倍、冠心病發病率高2~3倍。適度飲酒有益健康,但過量則會傷身體。最後,睡眠起居要有規律,每天睡眠不少於6小時,最好有午休。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曾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