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不運動喝飲料 小心“養”出腎結石
炎炎夏日,人體的排汗量和水分蒸發量都大大增加,導致人體水分流失嚴重,尿液就會變得少而濃,其中所含的草酸鈣等代謝產物濃度升高;加上有些人平時喝水少,或者只喝飲料不喝白開水,使尿液中的代謝物質得不到稀釋,晶體沉積,很容易就會形成結石。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潘兆君指出,夏季是腎結石的症狀腎絞痛高發季節,合理科學的飲食、飲水習慣,治療及複查對於救腎保腎至關重要。
飲食不當腎部易長結石
潘兆君介紹,腎結石還可能跟遺傳、代謝病、尿道疾病、藥物的副作用等因素有關,30-50歲是腎結石的高發年齡段。除了夏天喝水少汗多外,不合理的飲食習慣也會導致腎結石——
體內草酸積存過多。菠菜、可哥、茶葉、土豆、李子、竹筍等都是富含草酸的食物,食用過量會導致體內草酸值過高。
嘌呤代謝失常。嘌呤在體內經代謝後最終產物是尿酸,尿酸會促使尿中草酸鹽沉積。富含嘌呤的食物有動物內臟、海產食品、菠菜等。經常一次性大量食用這類食物也會提高患結石的風險。
脂肪攝取過多。脂肪含量增多了,會減少腸道中可結合的鈣,從而引起對草酸鹽的吸收增多,形成結石。
糖分過多。大量增補糖分尤其是乳糖,會大大促進鈣的吸收,為結石提供有利的合成條件。
蛋白質含量過高。蛋白質會使尿中的鈣、草酸、尿酸成分含量增多,若無法及時地把多餘成分排出,就很易產生結石。
他介紹,腎結石早期時大部分患者沒什麼症狀,或者是無疼痛感,只有血尿或者伴有肉眼都分辨不出的微小血量。但嚴重時,患者會有腎絞痛,甚至會發生休克。“很多人因為它無特別症狀就忽略了治療,或者是治癒後就不再複查,這樣都極有可能會加重病情,導致腎功能衰竭”。
科學喝水、適當運動也能有效防治
很多人會問:日常有辦法預防腎結石嗎?一旦B超查出腎結石,但又沒有症狀需要處理嗎?潘兆君介紹,對於病情輕微,結石直徑小於6mm且結石圓滑的患者,醫生分析可不立即採用手術的,可通過飲食、運動的方式自然排石。若直徑大於6毫米小於1釐米,可配合服用中成藥。
他強調,日常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且最好是白開水,不能以飲料代替。大量飲水可以稀釋尿液,促進排石並且預防結石復發。一般每日飲水數量至少達2000毫升,需要少量多次飲水,若以排石為目的,則應增加到3000毫升,尤其是在睡前及半夜飲水。夜間是結石形成的高峰期,在睡前補水至少500毫升會有較好的治癒效果,白天應均勻安排飲水的時間及數量。在飲食後的1-2小時內,由於處於吸收高峰,應適當加大飲水量,可有助於排出代謝產物,起到防止結石的作用。
運動排石在腎結石的預防和治療中具有重要地位。具體的操作方法因人而定,一般有跳躍、跑樓梯、打籃球、短程急速跑步、登山、騎自行車、坐顛頗椅等多種方法。潘兆君提醒,運動法只適用於年紀輕、病程短、結石部位偏下、飲水多、能跳躍、能堅持大強度運動的患者。中老年人一般不推薦,一是易導致機能損傷,而且結石急速下跌有可能引起內部黏膜磨損,引發腎絞痛。
需要手術的視病情選擇療法
當病情嚴重到一定程度無法自療時,手術還是必要的治療手段。潘兆君指出,對於腎結石沒有最好的療法,只有最合適的個體化治療。“患者的年齡、身體整體健康狀況及結石的大小位置、腎內是否有積水都是進行綜合治療的重要依據”。
過去有不少病人認為體外碎石很傷腎,還有可能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這種顧慮合不合理呢?潘兆君解釋,早期的體外震波碎石技術還不完善,震波次數多、功率大、頻率大,確實對腎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損害。不過現在的治療觀念已經糾正了,“為救腎而碎石”;技術也改良了,頻率控制在2500下左右,功率在10kv左右,還規定兩顆結石的治療間隔為7-10天,同一個腎的手術次數不超過三次。此外,體外震波碎石手術一般適用於2釐米以下的結石,對腎臟損傷可以恢復,目前仍然是治療腎結石的首選療法。
對於較為複雜疑難的結石,則可以採取輸尿管鏡、輸尿管軟鏡、經皮腎鏡及腹腔鏡等技術取石或碎石術。他提醒,每種療法都有它的優缺點,對於腎結石患者而言就必須去泌尿外科諮詢,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最適合自身病情的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