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頸椎病原來有這麼多類型!你是哪種?

頸肩痛與頸椎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以頸部和/或肩、臂部疼痛為主要症狀的症候群,通常椎間盤退變是最常見的原因。要想知道深層的原因,必須瞭解頸椎的解剖圖:

頸椎有7個頸椎,6個椎間盤。第2-6頸椎的橫突有孔,稱為橫突孔,其間為椎動脈通過。當頸段脊柱不穩定,或椎體側方骨質增生時,可刺激椎動脈使其痙攣,繼發顱內缺血。

鉤椎關節(Luschka關節),能防止椎間盤向側後方突出,但當其退行性變而增生時,反可刺激側後方的椎動脈,或壓迫後方的頸神經根。

頸1-4 神經的前支組成頸叢,支配頸部肌肉、膈肌,及頸、枕、面部感覺。其後支形成頸後叢,①頸2後支發出的枕大神經與臨床關係較大,當受刺激時,可出現枕下肌痛,及同側頭皮感覺異常。

頸5胸1脊神經前支組成臂叢,其分支支配肩胛、肩、胸肌及上肢肌肉及皮膚。

頸脊柱沒有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而是從上胸段脊髓發出,並上升、換元後形成頸後交感神經節和鏈。

椎間孔的解剖:

椎間孔有一定大小,如果增生狹窄,可以壓迫神經根。

頸椎病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混合型。 如果神經根功能障礙,具體表現為受累神經根的感覺、運動和反射功能的改變。有以下幾種類型:

C3神經根病:該神經根的皮節支配區位於頸後上部至枕骨和耳部水準,無單獨支配的肌群。易於和頭痛相混淆

C4神經根病:C4根型痛涉及頸根部向外至肩部內緣、向下至肩胛骨水準的區域。該神經根無單獨支配的肌群。

C5神經根病:C5支配頸根部至肩峰,並延續至上臂外側的皮膚區域。該神經根病易於肩部病變相混淆,三角肌主要由C5支配

C6神經根病:頸6痛從頸根部沿弘二頭肌、前臂橈側放射至手的背側及拇指,常伴有伸腕力弱,弘二頭肌反射減弱。

C7神經根病:典型臨床表現為沿肩後部、三角肌和前臂外側至食指、中指的放射性痛和麻木。弘三頭肌反射減弱。

C8神經根病:C8支配手的尺側,主要是環指和小指及前臂尺側,疼痛和麻木沿此路徑放射。C8主要支配手的小肌群、屈指深、淺肌。

頸椎病病因:

1、機械壓迫學說

靜態性壓迫因素:突出的椎間盤、椎體後緣的骨刺、後縱韌帶鈣化等

動態性壓迫因素:突入椎管的椎間盤、椎體後緣的骨刺、黃韌帶的皺褶等

2、不穩定學說

直接損傷頸髓,竇椎神經反射引起供應脊髓及神經根的血管痙攣→缺血,不穩定引起的椎間關節周圍的創傷性皮炎症反應→直接刺激脊髓、神經根和交感神經。

3、血運障礙學說

椎間盤退變

髓核脫水→纖維環應力增大→纖維變性、分離、斷裂→髓核突出→壓迫脊索或神經根↗骨贅形成↘椎間不穩→交感神經或椎動脈受刺激→引起症狀

腰椎間盤變性→退變性疾病的基礎→椎間盤突出疾病

頸椎病分型和臨床表現:

1、神經根型頸椎病

神經根型發病最高(60-70%)。頸椎間盤側後方突出、鉤椎關節或關節突關節增生、肥大,刺激或壓迫神經根所致。常見於30-50歲者,一般起病緩慢,多單側、單根發病,男性多於女性。

頸痛和頸部發僵:這是最早出現的症狀。有些患者還有肩部及肩胛骨內緣牽涉性疼痛。

上肢放射性疼痛和麻木:沿受累神經根的走行和支配區放射,具有特徵性,稱為根性疼痛。

患側上肢感覺沉重,握力減退,有時可出現持物墜落。晚期可出現肌肉萎縮。

臨床檢查:頸部僵直、活動受限。患側肌肉緊張,受累神經根支配的肌肉有壓痛。

2、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受壓的主要原因是中央後突之髓核、椎體後緣骨贅、增生肥大的黃韌帶及鈣化的後縱韌帶等。該型致殘率高,起病緩慢,以40-60歲的中年人為多。可合併發育性頸椎管狹窄,有時伴發根型頸椎病。

症狀:出現一側或雙側下肢麻木、沉重感→行走困難、下肢各組肌肉發緊,拾步慢,不能快走。雙腳有踩棉花感。

出現一側或雙側上肢麻木、疼痛,雙手無力,稍微精細點的動作無法做出,漸漸生活無法自理。軀幹部、下肢出現感覺異常,可有“書帶感”。有些患者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性功能減退。

臨床檢查:頸部多無體征。四肢肌張力增高,腱反射活躍或亢進,髕陣攣和踝陣攣陽性,出現病理反射,淺反射減弱或消失,軀幹或上肢有節段性淺感覺障礙。

3、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頭部症狀:如頭暈、頭痛或偏頭痛、頭沉、枕部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眼部症狀:眼脹、視力變化、視物不清等

耳部症狀:耳鳴、聽力下降

胃腸道症狀:噁心、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等

心血管症狀:心悸、心慌、心律失常、血壓變化等

面部或某一肢體多汗或無汗、畏寒,有時感覺疼痛、麻木但無明確神經節段性分佈

臨床檢查:頸部活動多正常,頸椎棘間或椎旁有壓痛,可伴有心律、心率、血壓等變化。

4、椎動脈型頸椎病:

頸椎橫突孔增生狹窄、上關節突明顯增生肥大可直接刺激或壓迫椎動脈。頸椎退變後穩定性降低,在頸部活動時椎間關節產生過度移動而牽拉椎動脈。頸交感神經興奮,反射性引起椎動脈痙攣等均是本型病因。發作性眩暈:體位元變化時發生、頭痛、視覺障礙。猝倒:多意識清醒。其他:肢體感覺異常等。

不同的頸椎病治療手段不同:

非手術治療:

枕帶牽引:髓型頸椎病不適宜

推拿和按摩:髓型頸椎病、頸椎管狹窄者禁用。

日常保健和理療。

手術治療:

適應症

①脊髓症

②神經根型症狀嚴重、嚴重影響患者工作和學習,或出現肌肉運動障礙者

③保守治療3個月以上,無效或療效不鞏固、反復發作的其他各型頸椎病

頸椎病的階梯治療

經皮手術→匙孔手術→間盤置換手術→前路動態鋼板→後路開門手術→前路椎體融合→後路椎體融合

隨著技術的改進,微創手術治療越來越多受到更多患者和醫生的選擇。

頸椎病的預防:避免長時間低頭工作學習, 頸部在生理狀態下休息,避免用高枕,避免頸部外傷。當然也要注意日常保健,注意保暖防寒,堅持做工間操,適可而止地做些拉伸運動,都是非常好的預防措施。

(北京世紀壇醫院脊柱外科 丁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