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節蔬菜 吃還是不吃?
“不時不食”,這是一句老話,講的是吃東西要應時令、按季節,到什麼季節吃什麼東西。然而,到了如今,冬天吃西瓜、夏天吃蘿蔔,我們甚至搞不清楚什麼是應季菜,反正一年四季什麼瓜果蔬菜都能吃得到,原因就在於如今反季節蔬菜大行其道。反季節蔬菜到底能不能吃?該如何挑選反季節蔬菜才更安全?就這些讀者非常關心的問題,記者特別找到有關專家尋求解答。
菜市場一半以上為反季節蔬菜
中醫最講究養生,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劉友章就認為:“道法自然,節氣養生,植物和動物都是受氣候變化制約。順應四時養生,才能健康、長壽。反之,必受天地影響而生病。在飲食上也當然應該是遵循不時不吃,不能因為追求口腹之欲,而違背四季養生之道。”
目前,市場上的反季節蔬菜究竟占多大比例?據記者調查,如今已經步入深秋,菜市場依舊有黃瓜、番茄、豆角、茄子、苦瓜、辣椒等夏季的蔬菜,更有韭菜、菠菜等春天的時令蔬菜。數了一下竟然有一半以上蔬菜為反季節蔬菜。
可見,反季節蔬菜在市場上十分普遍,這種情況不僅是因為菜農要增產、增收,更是大眾對蔬菜多樣化需求的結果。舉例說,紅蔥在廣州地區種植面積大,有產量高、蔥味濃、品質優等特點,是華南地區一個重要調味蔬菜品種。在廣州地區正常栽培時間為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3-4月,而每年5-9月卻高溫多雨,紅蔥的露天生產受到很大的影響,此時大棚反季節生產出來的紅蔥就大受歡迎了。
口感稍差,反季節蔬菜的“硬傷”
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反季節蔬菜雖然賣相不錯,可是吃起來口感稍差。這是怎麼回事?對此,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教授蔣卓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大棚高溫高濕的環境加快蔬菜的生長,使得蔬菜生長期比露天栽培的應季蔬菜短,從而導致品質和口味稍次於應季蔬菜。
另外,反季節蔬菜由於生長期短,經催熟等處理,本身口感會變差,比如現在市場上賣的大棚番茄,皮就特別厚,咬下去感覺是生的,還沒有熟。
反季節蔬菜要防農殘超標
除了口感差外,反季節蔬菜還有另一個硬傷。與露天種植的應季蔬菜相比,反季節大棚種植的蔬菜,由於棚內環境高溫高濕,加上種植密度較大,使得大棚溫室反季節蔬菜在生產過程中病蟲害較為嚴重。對於反季節蔬菜,美國克萊頓生物營養學系碩士錢鳳英的新書《走向平衡——尋找自己的健康思維》中認為,大面積種植反季節蔬菜,很可能會造成農藥超標,因而對其持謹慎態度。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蔬菜學系教授楊暹指出,南方夏季經常發生颱風、暴雨等惡劣天氣,蔬菜生產十分困難,蔬菜品質較低。而在粵北高寒山區或不同海拔高度下的平原地區,因地制宜,發揮反季節、無公害的蔬菜栽培技術,可以減少85%的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控制蔬菜的硝酸鹽含量。
因此,楊暹認為,更需要應用一些技術來説明生產無公害的反季節蔬菜。一般來說,無公害的蔬菜應包含以下三個條件:
(1)農藥殘留不超標。無公害蔬菜不含有禁用的高毒農藥,其他農藥殘留量不超過允許標準。
(2)硝酸鹽含量不超標。食用蔬菜中硝酸鹽含量不超過標準允許量,一般控制在432ppm以下。
(3)“三廢”等有害物質不超標,無公害蔬菜必須避免環境污染造成的危害,商品菜的“三廢”和病原微生物的有害物質不超過標準允許量。
反季節蔬菜如何挑選才安全?
如果有條件的話,建議讀者儘量選擇應季蔬菜使用,如果不得已要吃反季節蔬菜的話,如何挑選才更安全?
專家建議:消費者應當選擇大小、形狀和色澤正常的蔬菜產品,不要一味挑個頭過大或色澤鮮豔的,這都有可能是不規範用藥所致。
另外要嗅氣味。多數蔬菜具有清香、甘辛香、甜酸香等氣味,有其他異味的蔬菜不建議購買。
還有看形態。多數蔬菜具有新鮮正常的狀態,還有的蔬菜由於人工使用了激素類物質,會長成畸形。
最後要提醒的是,帶蟲眼的蔬菜絕不等同於無公害蔬菜,有時有蟲眼的蔬菜農藥殘留量反而可能更高。
製圖/伍岩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