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病毒也許陌生,但離你不遠
去年底,江蘇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對一例從南京口岸入境、既往發熱患者的生物樣本進行檢測時,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感染人體的環狀病毒。什麼是環狀病毒?這種全新的環狀病毒對人類有哪些傷害?能否在人間流行?請看專家解讀——
說起環狀病毒,由於它很少感染人類,我們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很多人對於引起嬰兒腹瀉的輪狀病毒、引起嬰幼兒呼吸道和腸道感染的呼腸病毒並不陌生。其實,環狀病毒和這些病毒是“叔伯兄弟”,同屬呼腸病毒科。
環狀病毒多數感染動物
環狀病毒的名稱是1971年由博登(Borden)首先提出的。這類病毒的內衣殼由32個像甜甜圈一樣的環形組成,因此被命名為環狀病毒。目前,發現環狀病毒包括至少22個不同的病毒和上百個血清型,而且還不斷有新的環狀病毒被發現。
環狀病毒主要感染動物,是許多動物疾病的病原體。絕大多數環狀病毒可以在肢節動物和脊椎動物間傳播,通過蠓、虱、虻、蜱、白蛉、蚊子等昆蟲叮咬傳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是動物的藍舌病。藍舌病由環狀病毒中藍舌病毒引起,可以感染羊、牛等動物。動物感染後除發熱、口鼻腫脹、結膜充血等症狀外,常常出現舌頭紫紺,因此稱為藍舌病。環狀病毒還可以引起非洲馬瘟、馬器質性腦病、動物茨城病、鹿流行性出血病毒病、豬斷奶後全身消耗性綜合征等多種動物疾病。
環狀病毒有時也感染人類
環狀病毒有時也可以感染人類。有些環狀病毒感染屬於人-畜共患疾病。例如,1959年,烏干達一些人出現發熱、腹瀉症狀,並逐漸出現下肢軟癱、抽搐等症狀,其中3人死亡。醫生們在病人的血液中分離到一種病毒,後來證實這種病毒就是環狀病毒中的奧輪穀病毒(Orungo virus)。還有,環狀病毒屬中的錢吉諾拉病毒(Changuinola virus)曾在巴拿馬感染人類,導致人類出現短暫的發熱症狀。環狀病毒屬中的克麥羅沃病毒(Kemerovo virus)曾在俄羅斯導致人類蜱傳腦炎。克麥羅沃病毒還可能是人類多發性神經根炎的病因之一。環狀病毒也可能通過血液傳播。2000年,美國從一些獻血者的血清中分離到一種人環狀病毒。
在我國,人感染環狀病毒也並非首次發現。1990年,雲南西雙版納地區先後發現一些不明原因的發熱病人,有些病人出現腦炎的症狀,醫生們從其中一些病人體內分離到一種新的環狀病毒,後來被命名為版納病毒(Banna virus)。此後,版納病毒又在新疆等地引起人類疾病。
1998年,福建省6家醫院收治了一些不明原因的發熱病人,主要表現為發熱、皮疹、肌痛、關節痛,一些病人出現腦炎、腦膜炎、脊髓炎等神經系統症狀,醫生們對這些病人的血清進行了不同的病原學檢測,發現病人血清中環狀病毒抗體呈陽性,最終確定為一種環狀病毒感染所致。
本次江蘇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從這名新加坡回國的發熱病人體內分離到的新型環狀病毒,其致病性目前尚不明確。因為對於該病毒感染的來源及與病人所患疾病的關係還不明確,病毒結構與致病性不存在特別關係,也不能僅從環狀病毒來判斷其致病性有無及強弱。儘管如此,這例病人的出現也提示我們需要關注環狀病毒的人類感染。
知識連結
環狀病毒很多是由昆蟲叮咬傳播的,屬於蟲媒病毒。我國有多種蟲媒病毒及相關疾病流行,如乙型腦炎、森林腦炎、新疆出血熱、登革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西尼祿腦炎等。近年來,在我國大陸還發現一批新的蟲媒病毒,如基孔肯雅病毒、辛德畢斯病毒、塔希納病毒、版納病毒和雲南環狀病毒等。我國幅員遼闊,地跨寒、溫、熱三帶,存在多種媒介昆蟲,適宜多種蟲媒病毒生存,因此,對於“不明原因發熱”甚至不明原因腦炎的病例需要特別注意,要考慮到可能存在多種蟲媒病毒及相關疾病的流行未被發現。
蟲媒病毒及其感染性疾病屬於自然疫源性疾病,各種病毒在自然界的吸血昆蟲和野生動物中迴圈,自然界強大的生物鏈無法人為打破,因此蟲媒病毒及相關疾病也不會在自然界被消滅。所以,外出特別是到野外郊遊時要使用避蚊劑等,儘量避免被吸血昆蟲叮咬,減少感染蟲媒病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