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真能“氣炸”?生氣時,全身器官原來這麼危險
幾乎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免不了生各種氣:怨氣、怒氣、悶氣、賭氣……有很多詞也用來形容生氣,如“肺都氣炸了”、“氣飽了”。我們都當過生氣的受害者,也對人發過脾氣。
不過,熊小知(微信內搜索“生命時報”關注,每週日準時更新)想提醒你,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都認為經常生氣會給身體帶來負擔,增大多種疾病風險。
看了下面這些內容,你可能就不會那麼頻繁地生氣了。
你生氣,全身跟著生病
“百病生於氣”出自《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在中醫裡,這裡的“氣”本義指人體的“氣機”,有九種狀態,總稱“九氣為病”。其中“怒”排在第一位,對人體的氣機影響最大。從這個角度來說,很多疾病的發生確實與生氣有關。
從西醫上看,生氣時,身體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各器官可能變得更脆弱。
1
心臟最受傷
一項匯總了來自美國、歐洲、亞洲和澳大利亞44項研究的統計顯示,在既往沒有心臟病的成年人中,愛發火、常對人懷有敵意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比其他人高19%。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憤怒情緒爆發後的2小時,腦卒中(中風)的風險會增加3倍,心臟病突發風險則會增加5倍,已有心腦血管疾病突發史的人,風險更高。
但這並不代表有氣就該憋著。如果明明生氣卻總強忍著不發火,會讓血壓反復升高,最終損傷心血管。
2
肺真能“氣炸”
很多人生氣時,把“肺都氣炸了”這句話掛在嘴邊。現實中,這種情況真有可能發生。
曾有新聞報導,杭州一位元45歲的女士在教育孩子時氣得直跺腳,嘴裡還不停念叨“我的肺都快被你氣炸了!”突然間她感到胸前一陣劇烈疼痛,雙眼發黑,不能深呼吸,被送到醫院急救時發現,她的右肺已破了。
我們常說的肺“氣炸了”,其實是醫學上的“氣胸”,通俗地說就是肺破了,裡面的氣體跑到胸腔裡。此時胸膜腔內壓力升高,甚至從負壓變成正壓,使肺臟壓縮,靜脈回心血流受阻,產生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障礙。
自發性氣胸是最常見的氣胸類型,它多由劇烈運動、情緒激動(吵架、大聲喧鬧)、胸部外傷等引發。所以,肺還真有可能“氣炸”。
即使沒有到“氣炸”的程度,生氣也會影響肺的健康。原因是情緒衝動時,呼吸會急促,甚至出現過度換氣的現象。肺泡不停擴張,沒時間收縮,也就得不到應有的放鬆和休息,從而危害肺部健康。
3
免疫力下降
抑制人體免疫系統功能,也是生氣的“副作用”之一。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僅回想一下自己生氣的經歷,就會讓免疫系統功能受到長達6個小時的抑制。
4
損害腸胃功能
經常聽人說“氣飽了”,這是因為憤怒的情緒會使胃腸中的血流量減少,蠕動減慢,食欲變差。經常生氣,還可能出現胃潰瘍。
生氣對身體的影響遠不止於此,經常生氣還易引起失眠,增大女性患乳腺疾病的風險。甚至有研究認為,生氣時,連傷口的愈合速度也會變慢。此外,中醫認為“怒傷肝”,還可能影響男性的性功能和女性月經。
4件事放大生氣危害
除了傷害身體各部位健康,生氣時做出以下行為,還會額外增加風險。
1
帶“氣”入睡
西方有句俗話:“永遠不要帶著怒氣上床”。一項發表在美國《神經學雜誌》上的研究發現,與清醒的狀態相比,睡眠可能讓你對糟糕經歷的記憶更加牢固,那些讓你憤怒的畫面會更長久地出現。帶著“氣”入睡,還會讓你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導致失眠或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建議這種情況下告訴自己,晚上生氣著急也沒用,先睡個好覺養精蓄銳,明天再說。
2
喝悶酒
有人一生氣就喝悶酒,這可能加重怒火。酒精會影響大腦功能,可能讓人變得更不理智,行為更加衝動,甚至犯下無法彌補的過錯。過量飲酒,還會損傷肝臟。
3
將怒火轉向他人
生活中,怒火往往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小到家庭瑣事,大到“過激殺人”事件。瞬間爆發的情緒確實需要轉移,但千萬別再把這個“靶標”對準他人,尤其是弱勢群體。發洩不了時,不妨出去運動,或用擊打沙袋等方式説明平穩心情。
4
做重大決定
人在憤怒時,理智往往被情緒所取代,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如果涉及到人生的重大決定或可能傷害他人的決定,務必要慎重考慮,以免追悔莫及。
管好脾氣,才能管好健康
總生氣不好,但適度的情緒發洩,有益身心健康。要想既少生氣,又調節好情緒狀態,不妨用以下方法嘗試改變。
三步“澆滅”怒火
美國經營心理學家歐廉·尤裡斯教授提出一個平心靜氣的法則:一是降低聲音,二是放慢語速,三是胸部挺直。憤怒是一股向上升騰的力量,而胸部挺直可以避免咄咄逼人,有利於緩解緊張氣氛。此外,生氣時,深呼吸幾分鐘、離開爭吵現場等方法也能幫助控制情緒。
憤怒是一股向上升騰的力量,而胸部挺直可以避免咄咄逼人,有利於緩解緊張氣氛。此外,生氣時,深呼吸幾分鐘、離開爭吵現場等方法也能幫助控制情緒。
適當補充鈣、鎂等營養素
飲食中缺乏一些營養素,也會影響情緒,讓人脾氣差。
體內缺鈣的人,神經系統處於過度興奮的狀態。小孩子缺鈣會哭鬧不停,成年人缺鈣時,則容易出現急躁情緒,容易被惹怒,有點神經質,情緒難以控制。缺鈣還會加劇失眠,而睡眠不好時脾氣往往較差。
鎂是另一種能夠幫助對抗壓力的礦物質,豐富的鎂能減少壓力激素的過度分泌。
澱粉類主食吃不夠量的人,往往有喜怒無常、缺乏耐心、記憶力下降、抑鬱失眠等特點。
每天喝一杯(約300毫升)牛奶加半杯優酪乳,有助攝入足量的鈣。每天吃1斤新鮮綠葉蔬菜、2~3兩豆腐、一把少鹽的堅果仁也有助補充鈣和鎂。
建議每天吃足夠的主食,一般建議吃糧食半斤到6兩(1小碗米飯或1個大饅頭約2兩),部分用雜糧、薯類和雜豆來替代更好(4斤薯類=1斤雜豆=1斤糧食)。
此外,適時向朋友傾訴(但不是轉移怒氣),平時培養愛好,合理鍛煉等,也有助控制情緒。
為了大家關係和諧,更為了每個人的健康,請提醒你自己和身邊的人少生氣。熊小知希望每個人都能用好脾氣養出健康的好身體!▲
本期編輯:張瑾 美編:靳豐華
致讀者:每次都是我在這兒講,也不知道你們聽得還滿意不,如果你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問,可以在評論裡留言,票選前列的問題都有機會被我翻牌子哦。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010-65363786
010-65363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