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不拆穿健康謠言的套路,難道要留著它們過年?

過年好!今天是大年初二,你和家人準備怎麼度過這一天?

雖然過年方式的選擇越來越多,但多數人仍不能免俗,串門走親戚,吃吃飯聊聊天,依舊是難以省去的環節。這也意味著平時和長輩在網上交流的兩大問題,你需要當面應對。這兩大問題,一是逼婚,二是健康謠言轟炸。

第一個問題需要靠你的機智,而第二個問題,熊小知(微信內搜索“生命時報”關注,每週日準時更新)想帶你識破最常見的幾種健康謠言套路,趁著過節,讓它們在全家老小面前“現出原形”。

套路一:食物甲和食物乙不能一起吃

真相:沒有食物相克,但有食物過敏

現代營養學中,並沒有食物相克的提法。中國營養學會曾聯合蘭州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進行研究,證明食物相克站不住腳。

研究人員在蘭州地區選用100名健康人員,讓他們對同食機會較多的豬肉+百合、雞肉+芝麻、牛肉+土豆、土豆+番茄、韭菜+菠菜試吃,觀察一周,發現並無異常反應。

食物之間不存在相克,但人和食物之間可能存在“相克”,這就是食物過敏。

對某些特定食物過敏者,吃相應食物後,輕者會突發全身皮膚瘙癢、潮紅、蕁麻疹、喉頭水腫、呼吸困難、哮喘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血壓下降、意識喪失。因其往往起病突然,發展迅速,如果搶救不及時,很可能有生命危險。

北京協和醫院變態(過敏)反應科主任尹佳代領的團隊通過15年的研究發現,在我國,誘發過敏性休克的原因中,食物誘因占77%。誘發過敏性休克的食物清單裡,排名前列的有:

小麥占37%;

水果/蔬菜占20% (最常見的致敏水果是桃子);

豆類/花生占7%;

堅果/種子 占5% (最常見的致敏堅果是腰果)。

如果一吃這些食物中的某一種,就出現身體不適,很可能是過敏了。這時應諮詢醫生,明確過敏原因,盡可能遠離過敏原。

套路二:酸堿體質等“癌症體質”說

真相:醫學上無此說法,癌症風險可參考5個問題

關於癌症發生的原因,到目前為止醫學界都沒有研究的十分透徹,於是有人將其歸因到“體質”上。

從醫學角度看,“癌症體質”這個概念根本不存在。民間說的“病秧子不得癌”,倒有一定道理。如果自恃身體好,生活方式不健康,吸煙、酗酒,不注意定期體檢,身體有了異樣也不太在乎,結果一發現疾病,可能就是大病。

平時經常生病的人,往往更關注身體變化,有“小病”及時治療,讓其沒有機會發展成大病,所以“不容易得癌”。但這些都與所謂的“癌症體質”沒有任何關係。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癌症高危人群,不妨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我有癌症家族史嗎?如有,建議在40歲後每年體檢,並改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我吸煙或常接觸二手煙嗎?吸煙是癌症的確切高危因素,一定要戒煙,並拒絕二手煙。

我超重嗎?肥胖和結腸癌、直腸癌、乳腺癌等密切相關。

體重指數BMI是國際上通用的衡量人胖瘦的指標,它的演算法是:體重÷(身高的平方)。其中,體重以千克為單位,身高以米為單位。BMI一旦超過25,就建議在平時調整飲食和鍛煉,控制體重。

我吃得健康嗎?高蛋白、高脂肪飲食及酗酒易導致肥胖、肝損傷。常吃醃菜、烤肉等,也不健康。

我的心情壓抑嗎?心理學上有一種人格分類方法,其中的C型人格被稱為“癌症性格”。這類人不善於表達或發洩諸如焦慮、抑鬱、絕望等情緒,尤其是經常竭力壓制原本應該發洩的憤怒情緒。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重視定期體檢,才是預防癌症的靠譜方法。“癌症體質”這個詞,熊小知甚至懷疑是“不願健康生活體質”的人造出來的。

套路三:無處不在的致癌物

真相:致癌物等級≠毒性

層出不窮的“致癌物”也是不少人朋友圈的常客。先不說WIFI、牛奶這些已經被闢謠多次的“背鍋俠”,一些確實是致癌物的成分,也常被大家誤解。

致癌物的等級劃分,來自一個聽起來很厲害的機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它隸屬於世界衛生組織(WHO)。

IARC公佈的致癌物劃分標準是這樣的:

1類致癌物:致人類癌症的證據明確。

2類致癌物:致人類癌症的證據不明確。也就是說,不一定致癌。2類致癌物也分為2A類和2B類,致癌可能性2A>2B。呃,熊小知沒有罵人,真的。

3類致癌物:致動物和人致癌的證據都不明確。它們的致癌風險小,其實已經相當安全。

4類致癌物:幾乎不可能致癌。熊小知也很想知道它存在的意義是啥。

但是,致癌物等級只能說明目前該物質致癌證據的明確程度,和毒性沒有直接關係!!!!!例如,香煙、石棉、香腸等加工肉類雖然同屬1類致癌物,但並不意味著它們有同等的危險性。

當然,1類致癌物是我們在生活中必須重點注意的,應儘量減少或避免與其接觸。

酒精、香煙、加工肉製品(香腸、醃肉)、黃麴黴毒素B1等都是常見的1類致癌物。戒煙限酒,不吃發黴的花生、玉米和各類堅果(如果不小心吃到了,要及時吐掉並漱口),能預防它們進入身體。

此外,各類防癌、抗癌食物雖然大多有相關研究佐證,但並不代表它們能完全將癌症拒之門外。這些食物可以在保證飲食均衡的前提下適當多吃,但不要將防癌的重任全寄託在它們身上。

雖然和親友們說清道理,告訴他們科學知識很重要,但也千萬別傷了和氣。有時候一次沒說明白的,通過讓親友長期接觸權威來源的健康知識,能使其自帶辨識力。健康素養的段位高了,自然會對謠言產生“免疫力”。

除了這些,還有更多謠言,熊小知實在沒辦法一口氣講完。如果對看到的健康知識拿不准,或者需要和親友在群裡“鬥健康資訊”,除了關注生命君和熊小知,還可以下載生命時報APP,二維碼我放在下麵了,請自取↓

這個APP也可以當做禮物,推薦給家人,當你不能陪伴在他們身邊時,會有個貼身的健康管家守護他們。最後,熊小知祝大家新年能有新的健康目標,在生命路上收穫更多幸福和快樂!▲

本期編輯:張瑾 美編:靳豐華

致讀者:每次都是我在這兒講,也不知道你們聽得還滿意不,如果你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問,可以在評論裡留言,票選前列的問題都有機會被我翻牌子哦。

生命萌寵拜大年

這個春節,生命君攜自家“主子們”給您拜年啦~!連續9天,萌寵實力送“福”。願新的一年,“福”氣就在你身邊。

姓名:奔奔兒,女,2歲半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010-65363786

010-65363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