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春節腸胃愛鬧騰!跟著學,做健康吃貨

春節對於絕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除了團聚,也體現在“吃”上。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吃”的要求也不再局限於吃飽,吃好、吃得健康是更多人的共同要求。專家建議,過節期間,飲食應該注意葷素搭配,控制攝入量,避免因飲食過度帶來不適。

“大餐”間隔吃

原解放軍309醫院營養科主任、中國疾病非藥物干預學會會長張曄主張,飯桌前應該盡情吃,即便在糾結吃還是不吃時,也未必比平時吃得少。“‘吃還是不吃’、‘吃了會不會發胖’、‘不吃會不會不給別人面子’等問題,這些糾結形成的心理壓力,反而影響人體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但這種“放鬆”也是有原則的,張曄告訴記者,應該儘量控制次數和間隔,建議人們儘量別連著吃,“吃完一頓‘大餐’,下一頓可以嘗試喝粥,推薦大米小米粥,其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較多,對人體肝臟有很好的修復與保護作用,或者用水果和果蔬汁,也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與此同時,應儘量保持好心態,心情不好會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在心情不好時儘量不吃肉,以蔬菜、粥為宜。

食物宜混搭

雖然南北方地區的春節習俗有一些差異,但油炸、油煎、醃制類食品是飯桌上常客。北京友誼醫院營養師顧中一介紹,北方人平時就喜歡以油條為早點,過年時更是喜歡準備各色炸物麵點。“單獨吃油炸食物幾口就攝入了大量熱量,再加上魚肉蛋類等‘硬菜’,很容易造成攝入過多熱量,所以建議人們在節日期間要儘量注意飲食多樣化,每種食物別吃太多,尤其別忘了吃蔬菜,在席間還可以加些果盤。”顧中一表示,這樣不僅可以平衡飲食營養,同時,較多的植物纖維攝入還能保證腸道蠕動,從而有利於預防便秘的發生。

顧中一告訴記者,節日期間,還是應準備種類多樣的食材。“如果想要自己搭配些健康的節日創意菜,倒是可以根據《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來調整飲食結構,這樣最靠譜。”

甜點應適量

除了正餐的大魚大肉,零食也是過節期間的常客,也日益成為親朋好友之間饋贈的選擇,糖果、甜點、巧克力等,都是常見的饋贈禮物。

但這些糖果、甜點類食品,本就不宜過多攝入。顧中一認為,一些酥皮點心往往依賴飽和脂肪酸塑形,美味的口感則是來自其中大量的糖。“這些食物大多營養成分單一,不但會迅速升高血糖,還容易升高血甘油三酯水準,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患者尤其應當限量。即便是開心果、榛子、瓜子這類營養豐富的堅果類天然食物也應適量。”

夜宵少油鹽

親朋好友圍坐一起,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吃很多夜宵、零食等,在顧中一看來,如果隔三岔五這麼吃,以火鍋為例,且不說那羊肉片裡面的白花花的動物脂肪有多少,就說這些食物所用的蘸料,無一不是咸度極高。再加上大家晚上夜宵愛吃的下酒菜、燒烤,基本也都是油多、鹽多的菜肴。“普通人每日鹽都不應超過6克,建議大家聚餐宵夜時尤其要避免醃制食品這類含鹽量過多的食物,少吃油膩食物,多吃新鮮蔬果,若要以吃肉為主,不妨多選些禽肉,增加魚類。”心臟病患者更應當嚴格限制鈉的攝入量,避免進食過飽。

“忙年勞累,心臟不好的人除了注意休息,少參加夜間聚會外,還應當多補充有色蔬菜、小米等食物,其中的鉀、鎂對於心臟很有好處。即使是平時身體強健的年輕人也應當注意連續熬夜和夜間不健康飲食對身體造成的損傷。與其去宵夜擼串,倒不如早睡早起去拜年更有傳統年俗年味。”顧中一表示。

剩菜分類存

無論家裡人多人少,過節期間,幾乎每天都會是一桌子飯菜,相應地,剩菜剩飯難免,通常接下來的幾天才能吃完。但剩菜的儲存和選用同樣重要。顧中一告訴記者,除了在做菜時要適量避免浪費外,剩菜的儲存和分類也有諸多注意事項,盤中鍋裡剩下的食物放入冰箱儲存之前最好放入密封容器中,第二天吃的時候剩菜要熱透;肉類菜品、澱粉食物可以儲存後繼續食用,沒吃完的蔬菜最好丟棄,不要放置過夜。

控制飲食不變胖

過節變胖也是令很多人苦惱的一件事,顧中一認為,貼膘容易甩膘難,不如放假期間就適當控制。

至於控制體重的原則,無非是管住嘴邁開腿,好不容易傳統佳節和家人朋友有時間聚在一起,與其天天坐在室內吃喝,倒不如多去戶外活動,逛廟會、游公園、登山祈福,都是不錯的選擇。

桌上別勸趁熱吃

“趁熱吃”似乎是中國人飯桌上的傳統,但這種方式對身體並沒有益處。人體口腔和食道表面都覆蓋著柔軟的黏膜,“在接觸到75℃左右的食物時,嬌嫩的黏膜就會有輕度灼傷。”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李廣萍介紹。北京軍區總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李恕軍也表示,對經常吃燙食的人來說,黏膜會受到越來越嚴重的灼傷刺激,從而引發口腔潰瘍、食道潰瘍和食道炎等問題,患上食道腫瘤的風險就非常大。

文/健康文摘報

圖/源自網路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