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降壓、降糖、降脂的六大保健穴,值得每個人收藏!

本文專家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程凱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蔡駿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陳淼

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生了病就得吃藥。

血壓高得吃降壓藥,血糖高得吃降糖藥,胃疼得吃胃藥,心臟出了問題得吃救心丸,睡眠不好得吃安眠藥,鼻炎犯了得噴鼻炎藥……毛病越多,家裡常備的藥也就越多。

其實,在我們正常用藥的同時,常按按身上的穴位,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降壓——大敦穴

如果患了高血壓病,就要好好地利用我們人體自生的降壓藥——穴位來調理。有個穴位從古至今證明效果非常好,這就是大敦穴。 

大敦穴位於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約2毫米處。大敦穴是肝經的井穴,“井”就是源頭的意思,這個穴位為肝經上的第一個穴位,是和情緒密切相關的要穴。

中醫學認為,高血壓病是以肝的疏泄功能失調導致的肝氣鬱結、肝陽上亢、沖任失調為特徵。在中醫學當中,肝陽上亢是導致血壓升高的主要病因病機,而大敦就可以將這些陽氣拉下來,這叫引血下行,是中醫裡面一個重要的治療手段。因此,血壓高時,可以按揉腳趾上的大敦來降壓。

方法:

正坐垂足,屈曲左膝,把左腳抬起放在座椅上,用左手輕輕握住左腳的腳趾,四指在下,大拇指在上,大拇指彎曲,用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有刺痛的感覺,先左後右,兩側穴位每天各掐按3~5分鐘即可。

2.降糖——然穀穴

然穀穴是我國古代記載最早的治療糖尿病的穴位,屬足少陰腎經的滎穴,是腎經氣血流經的部位。它的位置在足內側,先找到足內踝尖,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塊隆起的骨頭,解剖學稱之為舟骨粗隆,舟骨粗隆的下方就是然穀穴了。

方法:

每天晚上洗完腳可以用拇指用力點揉這裡,直到有明顯的酸脹感為止。堅持每天按揉然穀穴,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效果。

3 降脂——天樞穴

中醫認為,高脂血症是因飲食肥甘,膏粱厚味,嗜酒無度,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水穀不化,生痰生濕,痰濕中阻,釀為本病。中醫常用一穴按摩能幫助我們輕鬆燃燒多餘脂肪,降低血脂。該穴就是天樞穴。

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是手陽明大腸經募穴,位於臍旁兩寸(肚臍向左右三指寬處),恰為人身之中點。該穴位臨床主治:便秘、腹脹、腹瀉、臍周圍痛、腹水、腸麻痹、消化不良等症。具有減肥降脂的作用。

方法:

兩腳分開站立,與肩同寬,以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壓天樞穴,在刺激穴位的同時,向前挺出腹部並緩慢吸氣,然後上身緩慢向前傾呼氣,反復做5次。兩腿併攏坐於椅上,按壓天樞穴,左腿儘量向上抬,然後收回,換右腿上抬、收回為1次。反復做5次。

4.補腎——太溪穴

中醫認為太溪穴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的功能。也就是說,生殖系統、腎陰不足諸證、腰痛和下肢功能不利的疾病,此穴都能治。它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方法:

用對側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覺酸脹為度,不可力量過大以免傷及皮膚。

經常按揉太溪穴除了對慢性腎病有好處外,對治療女性朋友手腳冰涼也非常有效。每天睡覺前按揉刺激這個穴位,堅持1周左右,即可有好的收穫。

5.養肝——肝腧穴

春夏是養肝的好時機,中醫認為肝主疏泄、釋放,此時肝氣旺盛而升發,肝臟功能也更活躍。養肝首推肝腧穴。肝腧穴位於第九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5寸處,是肝臟在背部的反應點,刺激此穴有利於肝臟疾病的防治,所以養肝護肝可常按摩肝腧穴。

方法:

當手指觸壓到穴道點時,會感覺特別柔軟,彷佛有個凹洞。順著手指,注力到穴道點,會產生輕微酸麻的反應。每天空閒時按摩肝腧穴5次,有助於順氣開鬱、緩解緊張焦慮情緒,改善肝臟功能。

6.瀉心火——勞宮穴

心火亢盛多見於工作壓力較大、煩心事較多、遇事老愛著急的人,大多有情緒煩躁、夜間渾身燥熱而失眠、多夢、焦慮等症狀,此類人的清火藥就是勞宮穴。勞宮穴位於手握虛拳時中指指尖點到的位置,具有清心泄熱、開竅醒神,消腫止癢的功效。

方法:

可內外勞宮(手心為內勞宮,對應手背處即為外勞宮)同時掐按,並朝第三掌骨橈側方向用力。

覺得不錯,底部隨手點贊哦↓↓↓

本文參考資料:健康時報2015年08月10日《大敦穴是降壓穴 》2015年05月11日《減肥降脂按按穴位》、2015年08月24日《太溪穴很補腎》、2015年05月11日《養肝常按這些穴》、2015年10月15日《勞宮穴瀉心火效果最好》健康時報網《常見病除了吃藥還能這樣做!快收藏不花錢的“穴位方”》

版權聲明:歡迎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內容合作請致電:010-65363351

值班主任:楊小明 本期值班編輯:賈慧慧 實習編輯 黃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