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第一要務是順四時,順四時則生,逆四時則亡!給你一份最全四季養生方案!
本文專家觀點: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 吳潔
北京東直門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 鐘利群
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後 蘇鳳哲
我們與地球上的萬物共通生長,要脫離環境養生是不可能的。養生第一條就是順四時,中醫專家樊正倫經常說一句話:順四時則生,逆四時則亡。
順四時,就是按照黃帝內經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來調整自己的生活。
春生
黃帝內經: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養生之道也。
春天,萬物復蘇,欣欣向榮,正是生機勃發的時節,這時人們應該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使精神愉快,胸懷開暢,保持萬物的生機。
1生陽氣
春季陽氣漸生,而陰寒未盡,加上風邪很盛,容易侵襲人體而損耗陽氣。推薦三種生陽氣的方法:
一,多吃溫補陽氣的食物,如蔥、薑、瘦肉、蛋類、優質蛋白質、豆類、蔬菜等,幫助祛寒散邪、輔助陽氣;
二,多按摩大椎穴,中醫認為,寒氣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為了防止在春天受風寒,出門之前用手掌把頸後的大椎穴搓熱,這裡是人體陽氣的制高點,把這裡搓熱的話,能提升人的保護能力,可以免受風寒。
2補肝氣
春氣與肝氣相通,春天來時,氣血從內向外走,主要功能在肝。所以,春季第一補,重在補肝。常按三個養肝穴:
1.大敦穴,它是肝經的第一個穴位,在腳拇趾趾甲邊際最靠第二趾之外的地方。按摩大敦穴,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2.行間穴,它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春天肝火盛,會導致牙痛、口腔潰瘍、鼻出血、舌尖長皰等症,這表明火已經從肝經進入到心經,多揉行間穴,可以瀉心火。
3.太沖穴,在大腳趾縫往腳背方向4釐米處,它是肝經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經的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通過按揉“太沖穴”,可以把人體鬱結的氣最大限度地沖出去。
3防風邪
春季風邪最盛,加上天氣乍暖還寒,造成人體的抗病能力下降,容易誘發疾病。所以,要增強免疫力。
除了通過運動、注射預防疫苗、保持良好衛生習慣等常規措施外,要注意補充優質的蛋白質,同時要注意保暖、加強運動。建議春季多吃百合、蝦仁,可以培補脾胃、行氣化濕、滋腎溫陽,以增加生命的活力。
夏長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養長之道也。
夏天,自然萬物長勢旺盛,人們應該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保持愉快,切勿發怒,使氣機宣暢,通泄自如,對外界事物有濃厚的興趣。
1養心
中醫認為夏屬火,通心,人易煩躁不安、胸悶氣短,所以,暑天養心很重要,養心首先得睡好。
1.煮粥放點酸棗仁,酸棗仁是一味寧心安神的好食材,熬粥時放點有助於養護心臟。從藥店買點酸棗仁,每次熬粥時加個20、30克就可以,睡眠不好的人,還可以配合放點蓮子,清心安神。
2.熬點荸薺水,化解身體的油膩、疏解瘀滯、清熱利咽,有助於涼血解毒,對心臟的養護也能起到輔助保健的作用。將10~15個荸薺削皮後,加入200毫升水,將荸薺煮熟後即可,荸薺水煮好後稍稍晾一下,再放點蜂蜜就可以喝了。
2祛濕
夏天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藥、大棗、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
飲食上最好多點鹹,少點甜。做菜時適當放些薑、蔥、蒜、醋,多吃點溫、軟的食物。荷葉冬瓜湯就是不錯的選擇,不僅清熱解暑,利尿除濕,還能生津止渴。
3護脾胃
夏天是脾胃最為脆弱的時候。脾胃喜溫不喜冷,而夏天很多人愛好冰鎮啤酒,冷飲甜品,蔬菜水果沙拉等,這些食物吃多了就傷脾胃。
因此,夏天不要貪涼,冰鎮食物能不吃就不吃。此外女性在這個時候應多吃些薏米、茯苓、白扁豆、赤豆、絲瓜等食物,有助於健脾益胃。
秋收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養收之道也。
秋天,自然界景象因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此時,人應早睡早起,以保持神志的安寧。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徵。
1滋陰潤肺
秋天氣候變得乾燥,容易出現口幹、唇幹、鼻幹、咽幹及大便幹結、皮膚乾裂等症狀。此時,一定要滋陰潤肺,以防秋燥傷人。
食療:
增加對芝麻、蜂蜜、枇杷、番茄、百合、烏梅等柔潤食物的攝入,以益胃、養肺、生津。還應多喝水,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按摩:
推擦鼻樑也有助於養陰潤肺。用右手食指指面放在鼻尖處,以順時鐘和逆時鐘方向交替揉動,由鼻尖向鼻根反復揉動,約20-30次。
2防寒涼
秋季早晚溫差大。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臥不可貪涼,撤掉涼席,關上窗戶和空調,換上長衣長褲入睡,將薄棉被備在床頭。
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更要注意隨著氣溫的變化加減衣物。
3排毒素
秋季是進補的季節,更是排毒的好季節。秋季主“收”,萬物趨向於以收藏為用,毒素也易在體內蓄積,如不能得到很好的排泄,就會堆積在體內,導致各種疾病。
排除毒素要保持身體三通:大便通、小便通、汗液通。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一般最好的排便習慣是每兩天三次排便。正常人每天吃500克左右的蔬菜、適量粗糧是遠離便秘的好方法。
冬藏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養藏之道也。
冬天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人應該早睡晚起,不要妄事操勞;要守避寒冷,求取溫暖,不要使皮膚開泄而令陽氣不斷地損失,這是適應冬季保養人體閉藏機能的方法。
1補腎
冬季寒冷,補腎正當時。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這時經常按摩耳朵,有助於腎臟的保健和氣血的順暢。最常用的三種按摩方式是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廓。
2養心神
冬季養生重在養神,主要是藏神,以使志伏。冬季養神重在藏,就是人們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要想養好神,可進行一些活動,如讀書報、賞花草、聽音樂、嗅柑橘,皆可調養心神。
其次是曬太陽,接受“日光浴”,能使人精神振奮,心情愉悅,胸懷舒暢。
3養胃
冬天,人們往往會不知不覺地多吃一些,尤其是喜歡多吃牛羊肉之類的“熱食”,容易傷胃。其實老人冬季養胃應少食鹹,多吃點苦味的食物,可以選擇芹菜、萵筍、生菜等,可以抗菌消炎、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同時要遵循漸進的原則,少吃多餐,既保持總量,又不讓胃挨餓。
預告:猜燈謎,贏紅包!
明天元宵佳節,我們會在明天推送的4篇文章中各藏一個燈謎,燈謎的答案即是支付寶紅包口令!
記得明天準時關注健康時報微信(jksb2013),搶紅包!
聽說點贊的人都能搶到大紅包↓↓↓
本文參考資料:健康時報2015年02月12日《春季養生 三要點》、2014年05月15日《初夏養生心當頭》、2015年12月28日《冬至養生搓耳朵揉兩穴》,2017年1月24日《祛濕養心,過好清涼一夏》、2017年1月24日《白露秋分夜防涼還要護心肺》健康時報網《春季養肝正當時 常按腳上的三個養肝穴》、《初秋祛濕仲秋防燥晚秋防寒 這三步做對了安然過秋天》、中國中醫藥報《冬季養生,重在養神》
版權聲明:歡迎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內容合作請致電:010-65363351
值班主任:楊小明 本期值班編輯: 黃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