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醬含致癌成分?你需要知道這些真相
前陣子,朋友圈瘋傳某品牌的巧克力醬產品致癌,解說原因是:
巧克力醬中有棕櫚油,棕櫚油比其它植物油會產生更多的致癌物質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E)和氯丙醇酯,會促進和惡化腫瘤的生長,增加癌症風險。
文章還說到「棕櫚油的價格遠低於其它植物油」,似乎是想暗示無商不奸、商家太雞賊。
雖然寫的是巧克力醬,但很多人同時擔心的是各種巧克力。如果是昨天剛收了巧克力的你,看到這兒會怎麼想呢?
丁當扶一扶眼鏡,還是請食品安全專家阮光鋒老師,來說說清楚。
● ● ●
巧克力醬含棕櫚油
都怪地球人太能吃!
其實文章裡只拿價格說事兒,太片面了。
巧克力產品中含有大量油脂。巧克力由可哥豆經發酵烘焙製成,傳統的巧克力中是天然可哥脂。
但是近年來,巧克力需求量在全世界範圍上漲,預計到 2020 年之前,全球可哥豆產量需增長近 25% 才能滿足市場需求。
與之相對應的,每年有 1/3 的可哥樹毀於病害,加上近年的乾旱和全球變暖,都對可哥豆的收成產生了很多影響,可哥豆供應不足的情況可能會更加惡化。
巧克力需求量大,可哥豆供應不足,使用其它油脂替代可哥脂,是巧克力業發展的必然之舉。
巧克力有獨特的順滑細膩的口感,需要使用熔點比較高的油脂,一般的植物油都不能滿足要求。
棕櫚油含有大約 50% 的飽和脂肪,以及近 40% 的單不飽和脂肪,這使得它熔點高,穩定性好,可以很好地替代可哥脂。
巧克力企業也曾用過氫化植物油,但是氫化植物油中含有反式脂肪。
在反式脂肪的危害廣為人知之後,企業紛紛尋找其它的替代品,棕櫚油就成了不錯的選擇。
這總比沒有巧克力吃,要好吧?
● ● ●
棕櫚油真的含致癌物嗎?
棕櫚油是來自於棕櫚樹的植物油。粗制的棕櫚油中含有很多雜質,風味、口感和加工性能都受到很大影響,所以使用前需要進行精煉處理。
精煉過程通常要經過 200°C 的高溫處理,這個過程中會生成一些副產物。
其中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E)和氯丙醇酯,是最受關注的兩種。
先說 GE。GE 如果經水解反應生成縮水甘油,縮水甘油是具有遺傳毒性和致癌性的。
歐洲食品安全局認為,目前還找不到「不增加健康風險的攝入量」。
也就是說,只要 GE 存在,就可能帶來健康風險,但是風險有多大,很難判斷。不過,目前也沒有發生過因為 GE 而中毒的案例。
再說氯丙醇酯。目前國際上並沒有植物油中的氯丙醇酯限量,畢竟制定標準需要先積累足夠的科學資料。
世衛組織將氯丙醇酯尤其是 3-MCPD 的「安全劑量」(一輩子每天都吃這麼多也安全的量)設為每日每公斤體重 2 微克,歐盟則設為 0.8 微克。
其實不光是棕櫚油,只要使用了植物油,食品中就或多或少會帶入氯丙醇酯,但量通常都很低。
目前科學家們都認為,這兩個東西需要關注和重視,但研究資料還太少,也沒有任何人類因為使用它們而中毒的案例。目前還很難判斷多少量才會有害、有多大危害。
總的來說,還是先讓科學家們忙一會兒,讓子彈飛一會兒。
● ● ●
還能放心吃巧克力嗎?
中國人吃的巧克力量其實非常少,不足發達國家的 1/10。像巧克力醬這樣 1/3 是脂肪(飽和脂肪很高)、一半是糖的食品,也還不是中國人的常規食品,甚至根本不怎麼吃。
至於巧克力也分不同純度的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白巧克力等,含糖量有不小差異,但都是高脂肪高熱量的。
所以要吃得健康的好方法就是,選購食品時,多留心看包裝上的營養標籤。
可以清楚地知道熱量,也可以知道是否添加了棕櫚油或其它植物油。
要知道,我們吃棕櫚油最多的來源其實不是巧克力,而是各種油炸加工食品以及「調和油」。
資料顯示,我國棕櫚油每年的進口量在 600 萬噸左右,大多用在各種油炸食品和調和油中。
總結一下,作為消費者應該記住這幾點:
1. 儘量養成健康均衡的飲食習慣,什麼都不大量地吃,就不用擔心。
2. 棕櫚油不是「毒藥」,含有棕櫚油的食品也不是「毒食」。
3. 不論是否有 GE 和氯丙醇酯,棕櫚油中的飽和脂肪含量高,都要注意少吃。
轉載請聯繫 doctor@dx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