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女人膝蓋骨刺應該怎麼治療?

骨刺在現實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身體疾病,出現骨刺不僅十分危害身體健康,而且還會容易導致一些骨骼併發症,而女性也會容易出現骨刺的情況,一般情況下由於女性經常穿高跟鞋就會容易導致膝蓋出現骨刺,可以通過手術療法或者是服用藥物療法來進行治療。

常規治療

1、非手術治療(保守療法)包括理療、藥物、注射療法和中醫中藥治療等。2、手術治療(1).膝關節鏡下探查並清理術 此術是用於診斷治療膝關節疾病比較安全實用的新技術,使患者痛苦小、併發症少,具有恢復快,療效顯著等特點。(2)、膝關節置換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通過手術將病損的膝關節部分或全部由人工製造的關節部件所代替,是將已磨損破壞的關節面切除,如同裝牙套一般,植入人工關節,使其恢復正常平滑的關節面。達到基本正常的關節活動。

生活七注意

1、注意保暖防寒,夏天最好不要被雨澆,冬天外出帶護膝。

2、儘量在平地上行走,少爬山或不爬山,非得上下樓梯時,最好用手扶著欄杆,以減少壓力。

3、注意走路和勞動姿勢,避免長時間下蹲、久站,不要拖著腿走路和勞動。

4、應穿厚、軟底有彈性的鞋,女士不要穿高跟鞋。

5、既要避免過量運動,又要適當進行功能鍛煉,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運動;其次仰臥起坐、俯臥撐、繃腿的運動也不錯。

6、肥胖者應減肥。

7、飲食方面應多吃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多的食物,如:牛奶、乳製品、黑木耳、魚蝦、牛蹄筋等。

四步治療法

蹲身體先挺直站立,雙手自然下垂或叉腰,雙腳雙膝朝前,雙腳腳距10釐米左右。由膝處向下彎曲,呈小半蹲。要靜力式蹲穩,大約蹲10分鐘—30分鐘。每天早晚各做一次。這對膝部是一種綜合鍛煉,可有效提高中老年人的雙膝能力,對中老年膝關節疾病有非常好的治療和康復作用。老年人在靜力蹲時,後背要緊靠牆壁或者雙手扶牢桌椅等,以免摔倒。

繃身體先挺直站立,雙手自然下垂,雙腳雙膝朝前,雙腳腳距10釐米左右。膝關節呈伸直位,關節不動,繃緊大腿前側的肌肉(股四頭肌)。用力6—10秒、休息10秒,再用力6—10秒、休息10秒,如此做20—30次收縮訓練。每天3-4次。這種漸進性抗阻訓練可增加肌力,患者在踝關節綁彈性阻力帶對抗主動伸膝的力量,逐漸加大阻力,就可逐漸提高股四頭肌伸膝的力量。老年人在做大腿繃法練習時,後背要緊靠牆壁或者雙手扶牢桌椅等,以免摔倒。

捏通過按摩腿部足部的經絡穴位,可以達到活血通絡的目的。主要是四個穴位:內膝眼穴、外膝眼穴、委中穴、陰穀穴。膝眼穴位於膝關節兩側,繃緊下肢,用手觸摸髕骨下面會發現有內外兩個小窩,外側的形如小牛的鼻孔,叫外膝眼穴,內側的叫內膝眼穴。針灸書上記載:它可治膝痛、冷痹不仁。委中穴是在眾多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病的穴位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委中是太陽膀胱經的合穴,位於膝關節後側稱做膕窩地方的中央部位。《針灸資生經》中稱其可“散寒除濕,通經活絡,強健腰膝”。所以,在此處進行治療可使寒濕之氣,通過膀胱經流散而走。陰穀穴是腎經的合穴與委中穴平齊,在膕窩的內側;陰指內側,穀指凹陷,陰穀指腎經的精微之氣在此會聚,猶如腎經的糧倉,給腎經提供後勤保障。按揉此穴,可以振奮腎經之氣,起到補腎養骨的作用。

按摩以上這4個穴位,每日1次,每次5—6分鐘,力量不要太大,以稍感酸脹即可。

泡用生薑30g、澤蘭30g、紅花30g、牛膝30g、三棱20g煎煮30分鐘後,兌水至40度左右,放在盆或桶裡,浸泡雙下肢,並用毛巾蘸藥湯外敷在膝蓋上,每日1—2次,每次20分鐘左右。生薑可引起散寒作用;澤蘭利水消腫減少關節內的摩擦;紅花活血通經止痛,增加膝關節局部微循環;牛膝、三棱散瘀通絡,以治酸軟無力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