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越多越好?春季運動的六大誤區
中國古代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儀容,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春季是運動健身的最佳時節,不少人已經開始制定自己的運動計畫。不過,天氣乍暖還寒時同樣是病菌滋生、疾病多發的季節。因此,一些運動誤區你必須知道,千萬不能讓健身變成傷身。
誤區一 強度越大,減肥效果越好
看著自己身體冬天堆積的脂肪,很多人會迫不及待地進行高強度的運動,以達到減肥的效果。然而,據研究表明,運動時首先分解的是人體內的葡萄糖,然後才開始消耗脂肪。劇烈運動時,人體的糖分來不及經過氧氣分解,從而產生乳酸堆積,往往無法保證體力能堅持到消耗脂肪的階段,因而脂肪消耗不多,達不到減肥的目的。
此外,由於冬季剛過,人體內的骨骼和韌帶處於僵硬狀態,關節粘滯性較強,貿然進行高強度運動,身體難以適應,會出現嚴重的疲勞感,還可能引發肌腱和肌肉拉傷,甚至發生猝死。因此專家建議,春季健身時應以不出汗或微出汗為佳。
誤區二 出汗越多,鍛煉效果越好
大多數人認為,運動過程中出汗越多,運動效果越好。其實不然。專家表示,人體的汗腺分為活躍和保守型兩種,這與遺傳和分泌有很大關係。對於不喜歡出汗的你來說,可不能強求自己的身體。尤其是在春季,立春後的氣候多風。運動出汗後很多人急於脫減衣物,但此時的毛孔擴張會讓涼濕之氣趁虛而入。中醫常講,當風邪侵襲人體後,侵犯上焦肺,人體最易感染肺炎等疾病。
專家建議,應該等到運動後身體微微發熱時再減衣。運動出汗後,也要給身體一個緩衝時間再去洗澡。同時,攜家人或三五好友去登山、踏青郊遊,同樣可以達到鍛煉的目的。
誤區三 聞雞起舞,晨跑晨練不能少
雞年到了,很多人鍛煉也要聞雞起舞,晨跑和晨練成為每日必做事項。但其實,有時候懶一點才好。相比較早晨,傍晚是更適合運動的時間。
專家表示,首先,早晨人的血液凝聚力高,血栓形成的危險性也相應增加,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相反,傍晚時人的心跳和血壓最平衡,血小板量要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粘稠度降低6%,應激能力也是一天中的最佳狀態。此外,春天最低氣溫一般出現在淩晨5時左右,室內外溫差比較大,更容易引發關節疼痛及胃痛等症狀。
即便選擇晨練,也最好是在日出以後。因為植物在夜間無光條件下是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的;清晨尤其是樹林中會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此時的空氣是一天中最不潔淨的,長期在這種環境中晨練會出現胸悶、氣短、心律失常和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誤區四 春光無限好,曬太陽越多越好
相比冬季,春季陽光照射開始增強,暖洋洋的日光曬在身上很是愜意。其實,曬黑是從春天開始的。防曬是在與紫外線做鬥爭。春季陽光雖然柔和,但雲層較薄,可穿透的光線比夏季更多,紫外線強度高,更需要做足防禦功課。不僅如此,愛美人士需注意,紫外線對色斑和雀斑的促進作用是日積月累的漸變結果。
因此,在春季運動時,要注意適當使用防曬霜、隔離霜或防曬衣帽等物品。在霧霾天氣時,應減少戶外運動時間,若外出,最好佩戴防護口罩等。
誤區五 一雙運動鞋,跑遍天下都不怕
由於奉行節儉至上原則,很多人不管是跑步、打籃球還是登山,都用一雙運動鞋搞定,更有甚者選擇不穿運動鞋。而這往往會對身體造成很大損傷。
專家表示,進行慢跑時,如果穿著不適的鞋子,在腳踏地的刹那,距骨下關節呈4度內轉,當地面不平或跑步速度增加時內轉角底還要更大。因此,若是鞋子不適當,常會引發腳部和踝關節的不適,產生運動代償。足部的過度使用或不當使用還會引發肌腱炎、骨刺增生等運動傷害。
因此,在選擇運動鞋時首先要關注功能性,瞭解運動鞋的止滑功能、減震功能和穩定性。止滑性能好的運動鞋可以加大摩擦,在跑步和登山運動時需要。減震性能好的鞋可以減緩外力對腳的衝擊,進行球類及跳躍類運動時應優先選擇。如果你經常在小河邊的泥濘小徑或山澗小路上跑步,那就要選擇越野跑鞋。
誤區六 口渴難耐,運動後狂補水
運動後口渴難耐,需要及時補充水分。但是很多人直接就把水往嘴裡送,這存在很多問題。其實,運動喝水有講究。
有人認為運動中不宜喝水。事實上,運動中如果大量出汗,若不及時補充丟失的水分則容易引起脫水。補水的最好方法是少量多次,運動中每15—20分鐘飲水150—200毫升,每小時不超過600毫升。
運動後要跟著心臟的節奏喝水。運動後的身體還處於興奮期,心跳速度也沒有恢復平緩,因而在儘量保持飲水速度平緩的前提下,間歇式分多次飲水,這樣心臟才能充分吸收水分。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