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二月二,雞年吃出新春意

農曆二月初二,是我國一年一度的民俗節日“龍抬頭”,在這個寄託著人們美好願望的傳統節日裡,也有著富有特色的節日食俗,如吃面(稱為吃龍鬚)、吃春餅(稱為吃龍鱗)和吃餃子(稱為吃龍耳)等等,這裡北京晨報記者就為您介紹一些雞年龍抬頭的應時美食,一起來看看吧。

餃子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在“龍抬頭”這天,北方地區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寓意為新年財源滾滾。

春餅

二月二吃春餅叫做咬“龍鱗”,是因春餅圓且薄的形狀好似鱗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餅的習俗源於清代,餅內捲入醬肘子、豬頭肉、樟茶鴨等肉食以及韭菜、蘿蔔、豆芽等蔬菜。

油炸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人們有在春龍節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麵,由黃米麵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驢打滾

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歡在農曆二月二買“驢打滾”品嘗。黃豆粉面裹豆沙餡兒的驢打滾外形圓潤,有“財源滾滾”的吉祥含義。

麵條

北方人喜歡在二月二吃碗“龍鬚麵”討個好彩頭。相傳明代禦膳房裡有位廚師,在立春當日,做了一種細如髮絲的麵條,宛如龍鬚,皇帝胃口大開,龍顏大悅,讚不絕口。從此,這種炸制的細點便成了一種非常時尚的點心。二月二食龍鬚麵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

面旗子

農曆二月二,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麵旗子的傳統習俗。所謂面旗子,就是切成菱形的面片,長、寬3至2釐米。將幹後的面旗子用白抗土加熱炒制就成了炒麵旗。

爆米花

民間傳說,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二月初二這天,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突然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就家家戶戶崩爆玉米花,並在院子裡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炒豆子

二月二在西北,甘肅岷縣等地有吃炒豆子的習慣,表示每年春天的開始,岷縣的二月二會,前來浪會的人們買大黃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廟會又稱“黃梨會”。

蔥餅

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餅叫“龍鱗餅”,呂梁地區這天吃煎餅或蔥油烙餅,稱為“揭龍皮”。太原地區這天除吃烙餅外,還有吃水餃,叫做“吃龍耳”,或用餅卷上合菜吃,意謂合龍頭。

豬頭肉

農曆二月初二是老百姓的傳統節日,有“龍抬頭,吃豬頭”的習慣。人們紛紛購買豬頭肉,希望新年有個好兆頭。

炒麵

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北鄉一帶,每逢農曆二月初二,到了中午開飯的時間,家家戶戶都吃炒麵條。因炒熟的麵條外形像蟲,寓意大家合力把蟲炒熟並全吃掉了。

撐腰糕

江浙滬地區在二月二這天保留著吃“撐腰糕”的習俗,有把腰撐住的寓意,意思是吃了糕,當年裡就不會腰酸背痛了。趙春玲/輯

相關新聞 頭髮剪短點,洋氣不止一點點(友情提醒今天二月二)2017-02-27 12:02 二月二剪頭髮吃龍鱗……這些事情一件也不能錯過!2017-02-27 08:34 這道家常菜是二月第一菜,能防腸癌、降血脂,這時候不吃就太虧了!2017-02-16 22:46 二月韭菜平肝脾,現在吃它對身體大有益處,不愧為”第一大補“2017-02-14 07:21 二月要提防這三種病!第一種基本人人都有2017-02-09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