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手抖就是帕金森?別鬧了~

一提起帕金森,“手不由自主地抖動”的畫面就會映入腦海裡,帕金森病與“顫抖”像是孿生兄弟。的確,靜止性震顫是帕金森的主要症狀之一。

但,手抖的人不一定是帕金森,有可能是吵架、生氣等情緒誘發的心因性震顫,有可能是緊張、焦慮、疲勞、饑餓引起的生理性震顫,還有可能是小腦病變、甲亢、酒精戒斷、某些藥物副作用等。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今年的4月11日還是世界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紀念日。200年前(1817年),英國外科醫生、藥劑師James Parkinson發表論文,首次對帕金森發病症狀進行描述。

目前,全球有超過450萬帕金森患者,其中近一半(約220萬人)在中國。這種疾病有沒有辦法能防治?今天熊小知就來好好和大家說說。

九個問題揪出帕金森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首發症狀通常是一側肢體的震顫或活動笨拙,進而累及對側肢體,導致生活不能自理。

作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第三殺手”,帕金森病僅次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多發於中老年群體,且有年輕化趨勢。

帕金森最被人熟知的症狀是發抖,它還可能表現為走路慌張(“慌張步”)和寫字越寫越小等症狀。但還有很多患者因為症狀不典型,常被誤診。

下面這套國際上常用的自測題,能幫助早期發現帕金森,爭取治療時機。(以下每個問題,如果答案為“是”,計1分,“不是”計0分。)

1.你從椅子上起立有困難嗎?

2.你寫的字是不是比以前小了?

3.有沒有人說你的聲音比以前小了?

4.你走路容易跌倒嗎?

5.你的腳是不是有時突然像粘在地上一樣抬不起來?

6.你的表情是不是沒以前那麼豐富?

7.你的胳膊或者腿顫抖嗎?

8.你自己系扣子困難嗎?

9.你走路時是不是腳拖著地走小步?

如果總分超過3分,建議立即就診,通過相關檢查明確是否為帕金森,並遵醫囑治療。

越晚就診越難治

資料顯示,中國帕金森患者出現症狀後,平均延遲半年以上才就診,近半數超過一年才能確診。除了和其他疾病一樣,越晚發現病情越重、越難治以外,帕金森如果不及時用藥,還可能面臨一個大麻煩:用藥劑量大,但症狀控制得不好。

例如治療、用藥晚的帕金森患者,易出現劑末現象(吃藥後管用的時間越來越短,吃藥後期還出現症狀惡化)、異動症(手腳像跳舞一樣不自主運動)等。以目前治療帕金森的常用藥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為例,隨著使用時間變長,往往需要加大劑量,副作用風險隨之增加,可能出現“開關”效應。

一旦出現“開關”效應,“開”時,患者肢體僵硬消失,活動自如;“關”時,突然肢體僵直,就像機器人斷電一樣不能活動(有點像小時候玩的遊戲“一二三,木頭人”)。

帕金森病人在這一“開”一“關”之間的心理落差,也讓人感到心疼。

探索藥物治療之路從未停止

迄今為止,帕金森病的發病病因仍不清楚,但人們一直未停止對治療藥物的探索。

1961年,維也納大學的Hornykiewicz和Walther Birkmayer為了治療帕金森症,給患者服用多巴胺前體物質——左旋多巴。幾小時後,患者可以正常運動,且效果持續一天。直到今天,左旋多巴仍是減輕帕金森症狀的黃金藥物。

但左旋多巴隨著用藥時間增加,“開關”效應等不良反應隨之出現,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解決辦法,微球技術就是其中之一。

微球技術是一種長效給藥技術,藥物以溶解或分散的形式包埋於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基質微粒中,通過皮下或肌肉注射實現2周、4周、8周或更長時間的藥物釋放,保持長效、穩定的藥物濃度。

2015年,全球第一款治療帕金森的微球產品,由綠葉製藥研發的“注射用羅替戈汀緩釋微球”在美國完成了兩項1期臨床試驗,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藥物表現出良好的藥代動力學特徵,在人體內穩定釋放,開啟了長期產生持續多巴胺受體刺激素(CDS)的帕金森治療新模式,給減輕包括“開關”效應在內的不良反應帶來了新的希望。同時也讓用藥更方便,只需每週注射一次。希望它能早日給帕金森患者來帶治療新選擇。

除了不斷研發更加安全有效的藥物,在克服帕金森的道路上,還需要更多人文關懷。無論是多麼有效的藥物,都需要周圍人用“心”這個“藥引子”,和帕金森患者一起對抗病魔。▲

本期編輯:張瑾 美編:靳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