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悅讀】時光像一把刀,把我的生命一寸一寸剁去
點上方聽生命悅讀·第一期
一段文字,詮釋一種生命的定義;
一種聲音,承載一個獨特的靈魂;
一次聆聽,傳遞一種溫暖的能量。
《生命時報》與你相約“生命悅讀”欄目,邀請嘉賓用聲音給文字帶上溫度,輕叩你的心門。願你聽見其中生命的力量,以及蘊含在其中的智慧。
本期,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教授做客「生命悅讀」,與你分享他在退休後寫下的感悟《甲子之年話時光》。
張雁靈,中國醫師協會會長
甲子之年話時光
文丨張雁靈
地球轉了一圈又一圈,它永遠不會退回去一圈;生命過了一年又一年,它永遠不會退回去一年。
牆上鐘錶的指標不停地移動,逐漸縮短的不是時間,是生命;桌上日曆撕去的每一張,不是日期,是我的歲月……
那一年除夕夜,鞭炮聲聲送走了我的59歲,迎來了我的甲子之年——60歲。50歲以後,我就開始不喜歡過年,甚至恨它。有人說,“年”像一把刀,把我的生命一寸一寸地剁去。
我的甲子過去半年後,退休命令下來了。面對這張紙的到來,早就有了思想準備,一直在安安靜靜地等著它。
可能是領導怕我有失落感,也為了安慰我,隆重地召開了總後勤部衛生部全體幹部大會。領導全部到齊,部長、政委輪番講話。撰稿人給領導選用了最光鮮的文字表揚我、肯定我。
穿了44年軍裝的我,頭一次覺得自己如此偉大、重要。但是,聽著領導講話高度的評價,不像是在說我,像是為一位老革命念悼詞。
他們的評價,讓我明白了一件事:我的軍旅生涯已經在今天畫上了句號,成為歷史,成為了記憶,新的生活將從今天開始。
面對60歲,許許多多的名言警句追我而來,孔子的“六十耳順”,古語的“人到六十萬事休”等等,只有《紅樓夢》說得準確:“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其實,60歲就是一本書,自己慢慢地去品味。
60歲後,與我形影不離的一個心友,就是時間的親密。
60年彈指間,對照鏡子,看著自己變形的臉驚詫,似乎變老是一夜之間的事。
面對妻子的滿頭白髮,我抱歉:“我真沒本事,沒能幫助你留住青春。”
如果問,世界上什麼最珍貴?答案很多。但我覺得只有兩樣東西最珍貴,時間與生命。這兩件東西都是失而不能複得。
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機會;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天只給你24小時。
魯迅說,時間就是生命;他還說,無端地空耗別人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
回想過去走過的路,做過的事,如何評價?歷史定有公論,群眾自有評語,時間會給出最公正的考分。
其實,沒有一個人能真正瞭解並客觀評價自己,宋代人蘇軾早就告訴了原因“當事者迷,旁觀者清”。但我能對自己準確反思的是,過去的幾十年,做了許多浪費時間和生命的事。
退休後,一次,我被邀請列席參加中南海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一個重要文件。通知告訴我,每個人發言的時間不超過3分鐘。怎樣用好這3分鐘?我用1天的時間去設計發言稿件。原來,退休後的時間不是富裕了,是“貶值”了。
記得退休交完班的當天,我便離開了大院,離開了京城。車裡裝滿了兩箱書,來到一個離縣城還有幾十公里的小小招待所住了下來,享受多年來第一次24小時都屬於我的自由, 享受貪婪讀書的幸福。
小時候,喜歡讀書,可惜那時書太少;長大了,工作了,書多了,可惜時間太少;退休了,書多了,時間多了,可惜精力體力又太少了。
兩千年前,一個人站在河邊,面對奔流不息的河水,發出了千古流傳的感歎:逝者如斯夫!
甲子之後,我常常想,怎樣能留住時光?
我曾問過95歲仍在工作的吳孟超院士:“您這麼大歲數為什麼還要每天看病人、做手術?”他回答我“只要給病人看病,我的生命就不會停止。如果我的生命停止,最好的結果是我倒在手術臺旁。”
誰也留不住時間,但時間是可以交換的。只要你交換得成功,你的時間不但可以留住,甚至長久不會再失去。吳孟超院士正是用他的時間去交換患者的生命。很多人不是這樣嗎?
物理學家倫琴,他用時間換得X線,X線的家族越來越昌盛;藥學家屠呦呦,她用40年時間換得了青蒿素,讓中國的青蒿蔓延了地球;褚橙的主人是位75歲的老人,他從泥坑中爬出來,爬上了山坡,用他10多年的時間換得了滿山金色;我的戰友閆希軍,他用25年的時間,換得了中國丹參的新生命,讓中國的丹參走進了美國的FDA……
甲子之後,我對時光有了全新的看法和認識,更加愛她 ……
End
音訊製作:羅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