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心跳多少更長壽?

心跳多少更長壽?

受訪專家:臺灣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中國醫藥大學教授 溫啟邦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分會委員 李學奇

心跳與壽命息息相關。臺灣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中國醫藥大學教授溫啟邦,研究了近200萬份體檢資料發現:除去吸煙、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等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因素,健康人平躺5分鐘後的心跳應在60次/分鐘左右,超過70次/分鐘屬於偏快,心跳每多1 次,平均壽命就可能減少4個月。心跳70~89次/分鐘的人,平均減壽3年6個月;90~99次/分鐘,減壽8年;超過100次/分鐘,可能會縮短13年 壽命。

這次研究首度證實,心率快是造成壽命縮短的重要因素。溫啟邦解釋,人類一生總心跳約為25億次,比起心跳60次/分鐘的 人,90次/分鐘的人20年裡會多跳3億下,心臟負荷更大,這很可能就是減壽的原因。這一規律在動物界也得到了印證。有研究發現,哺乳動物一生的心跳總數 基本上相同,約為7.3億次,心跳越快,相對壽命越短。舉例來說,小鼠心跳約500次/分鐘,平均壽命僅3年;貓、狗的心跳約100次/分鐘,平均壽命 10幾年;鯨魚的心跳約15~20次/分鐘,就可活到80歲以上。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分會委員李學奇提醒,長期心率過慢也不好,會導致心臟“泵”血不足,引發人體缺氧、缺血,嚴重者可能猝死,甚至死於睡夢中。因此,如果心跳小於50次/分鐘,就要去醫院做詳細檢查。

溫啟邦指出,基因、生活作息、飲食習慣、身體是否經常處於急性或慢性發炎狀態,都可能影響心率。好消息是,只要心率還沒快到疾病的程度,就不需要恐慌和治療,通過運動可以扭轉這一劣勢。溫啟邦研究發現,心跳80~89次/分鐘的人中,經常運動的比不運動的平均多活5年。他建議,每天健走15分鐘,速度以每秒兩步為宜,並注意以下幾點:

1。先熱身再出發。例如拉拉筋、扭扭腰,讓肌肉充分放鬆。也可以先慢走5分鐘,讓血液充分流經腿部,達到暖身的效果,再逐漸加快步行速度。健走結束前也要留5分鐘時間,慢慢減緩速度,不要馬上停下來。

2。手肘彎曲90°。走路時,腹部微微內收,脖子、脊椎應在一條直線上,眼睛最好直視前方,避免向下看。肩膀和手臂放鬆,肘部彎曲85°~90°,手掌呈握杯狀。手臂自然地前後擺動,但高度不應超過肩部。不要刻意拉大或縮小步幅,以輕鬆、不吃力的距離為宜。

3。避免背重物。負重會增加關節壓力,健走時最多攜帶一瓶水、一條毛巾及一頂防曬帽,可以背個雙肩包,肩膀受力均勻,不易導致骨骼傾斜。

4。運動量循序漸進。最開始可以每天走15分鐘,每週至少運動5天。從第二周起,可增加為20分鐘,漸漸增加到每天30分鐘以上。

5。別勉強自己。運動時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保持身心放鬆很重要。無論哪種運動,只要動起來,都有延長壽命的效果。▲

(本報記者徐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