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支招:教你找個好中醫!

為告別老毛病“腰痛”,一直求助於“一針下去,全身筋骨好像一點一點鬆開,立刻可以動起來”的老中醫。可前幾天,老中醫休假,於是換了個醫生,同樣的針灸,卻不但沒有緩解腰疼,反倒越發疼痛。這才發現,原來中醫間的差距竟如此懸殊!為讓你迅速分辨好中醫,給你支幾招:

1.醫生問診是否循循善誘
醫生不知該從何問起,這說明他對於這個病症不熟悉,不瞭解,不知道該如何觀察。這樣的大夫,還是不找為妙。
2.醫生的問診口氣,透露的訊息是:經驗是否豐富
一些資質較淺的大夫在問診時,語氣多半不確定,且模棱兩可。“你是不是常腰酸背痛?你是不是脖子很容易僵硬?”如此幾乎每個人都有的普遍症狀,這樣的醫生你還能指望他什麼呢?
3.醫生看診、問診是否仔細
中醫靠觀察體會來推演疾病的進展及診斷,因此好大夫多半會悉心問診,反復推敲致病原因。
“望聞問切”是中醫診病的4步驟。而只把脈不問診,或是單看診不把脈,3分鐘看診的絕非你要找的人。
4.病例填寫是否祥實
簡單草率的病歷記載,無法為你複診或是換地再診提供第一手的資料。要知道,對於中醫而言,紀錄愈詳細,失誤率就愈低。
5.儘管中藥相對西藥療效略慢,但並非一定要數月方能見效
一般來說,藥效因病而異,只要找對醫生用對藥,通常吃藥一星期就會有好轉的感覺。像一般的感冒、便秘、腹瀉、傷口癒合、失眠等,一兩帖藥症狀就可以得到改善。

6.康復天數醫生本應心裡有數。
醫生所說的康復天數,與實際上身體復原的天數是否基本吻合,也是驗證醫生是否經驗豐富的一個標準。
7.針灸不是疼不可耐的苦刑。
一般來說,紮對穴位時,醫生可以感覺到緊縮 “如魚吞勾”之感,而患者則應覺得酸麻腫脹,而 非疼痛難忍。所以,對於熱衷於針灸減肥的人來說,疼代表你找錯人了
8.中醫並非完全排斥西藥。
雖然中西醫是兩種不同的治療方式,但是如果你碰到那種對西藥存有極大偏見,輕易就要你立刻停止服用西藥的醫生,你最好還是留個心眼,不要完全信之。
9.自己做點功課,也有助於找到好醫生。
首先,對於疾病的發展和目前的治療方法,最好有基本的認識。上網找些中醫西醫對這類病症的做法與看法,能有效增進病醫之間的關係。其次,對於你要前去就診的大夫,不妨事先打聽一下,如行醫時間長短、受過什麼樣的訓練、看過的病人對他的看法、哪一方面疾病較多經驗等。 最後,一定記住:對醫生隱瞞=自討苦吃。其實,對中醫而言,任何的小症狀、癢、疹子或是生活飲食習慣,都是破案關鍵的蛛絲馬跡,甚至最近發生了什麼事、心裡有什麼不痛快,都要告訴醫生,提供的資料越多越好。同時,吃藥後也可以評估自己的症狀改善情形,回診時可以提供給醫師做用藥的參考。嬌點特別提示大家:當覺得有疑問時,不妨再多請教另一個醫生。可以選一個醫師,以他的意見為主,若第二個醫師意見相反,再去找第三個醫師看看。畢竟生命只有一次,還是小心保險起見。

10.醫生的態度是否誠懇開放。
醫學也有局限性。神醫名醫也不可能樣樣都懂、百病都可治癒。說什麼都能看的醫生,不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