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超市竟能左右你的健康 ?謹記“四不一減”原則

超市是現代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可它的功能除了提供便利外,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超市離住所的遠近、超市的種類等還會左右人的健康。

附近有大超市和果蔬店是“福利”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發現,大型超市離住處越近,人們吃的更健康。解放軍總醫院營養科主任左小霞對此解釋說,首先,大型超市的食物品質更有保障,食材的更新速度也更快,這樣在營養和品質上是有保證的。如果去超市非常方便的話,人們一次就不會買太多東西,還會吃得更新鮮、更健康。

不難看出,“吃得新鮮”和“選擇多樣化”是大型超市給人們的健康“福利”,但如果逛超市的習慣不好,或者住所附近是小超市和便利店,那麼個人的健康就可能會有風險。

一項調查資料顯示,國人逛超市頻率為“每週1次”的比例占到80%以上。結果往往是,一圈逛下來,購物車被“堆”得滿滿當當:很多上班族,平時忙於工作,沒時間逛超市,只能趁週末一次性備齊一周的食物。正是這樣的生活方式,導致他們更青睞選擇一些方便食用的“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比如各類休閒零食、餅乾、蛋糕、巧克力、咖啡等,因為這些食物更便於存放。

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樓下的便利店比大超市更具有吸引力,這裡不僅有更便捷的速食,還有各種零食,很容易讓人吃的過於油膩。不過,左曉霞強調,如果便利店邊上同時有蔬果超市,不少人的生活就可能得到“挽救”。買了新鮮蔬果,人們吃垃圾食品的次數就會減少。

此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何麗表示,食品放得越久,品質就越不能保證。尤其是生鮮食品,長期存放後,營養素損失不少,有害成分也會增加;即使放在冰箱中,也容易滋生細菌而發生腐敗和變質。

銷售技巧也是健康陷阱

除了距離和種類,超市還會在內部擺放和銷售上影響人們的健康,消費者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掉入超市的“促銷陷阱”,進而損害健康。

超市經常打折,居民容易發胖。法國一項研究顯示,超市食品經常打折會導致附近居民更易發胖。因為這會無形中增加人們的購買欲,從而買了很多不必要且不健康的食品。

沒有計劃,容易買多。有些人逛超市前沒有明確的購物計畫,糕點、膨化食品統統往購物車裡放,在不知不覺中買了很多“增肉長膘”的零食。

把臨近保質期的商品擺在外面。對於優酪乳、速凍食品等不易保鮮的食物,超市的通常做法是:將最新鮮的產品擺在裡面,臨近保質期的則擺在顯眼且可以隨手拿到的地方,人們常不自覺將其放入了購物車。

以“味”誘人,饑餓行銷。熟食區現做現賣的銷售方式總是備受青睞,會讓前來購物的人覺得新鮮、衛生,但這也是超市搞得嗅覺行銷。研究發現,食物的香味會刺激人體各種消化酶的分泌,激發“欲望”中樞,即使你不餓,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喚起你的購買欲。

必需品隱藏在深處。超市一般會將生鮮、乳製品等飲食必需品擺在最深處,消費者在購買這些物品前,要穿過店內全部貨架,無形中增加購買其他物品的幾率。

變質蔬果化身“精裝”。有的超市為降低成本,會把果蔬壞掉的部分切掉,剩下的切成小塊兒,用保鮮膜包起來,這樣看不出一點問題,可消費者買到的商品品質卻已大打折扣。

捆綁銷售吸引人。“3連包餅乾配一個水杯”、“5連包泡面送飯盒”……因鍾情贈品而買回不健康食品的消費者也比比皆是。

謹記“四不一減”原則

“要從琳琅滿目的食品中挑出‘健康’食物,對很多人來說並不是件容易事。”左小霞提醒,如果僅是購買蔬菜、水果等生鮮食物,建議儘量在家附近專門的蔬果店購買;如果還需購買其他食品,建議在逛超市時謹記以下“四不一減”原則。

列清單,不盲目選。清單購物的好處在於,既不會落下該買的,也不會帶多餘的回家,避免發胖。

拿裡面的,不要外面的。選優酪乳、速凍產品時,除了要看清保質期,還應儘量挑裡面的“新鮮貨”拿。

飯後去,不在餓時逛。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顯示,被禁食5小時的人去超市,選擇的食品一般熱量很高,而吃過東西後再逛超市的人,購買的食物熱量就相對較小。所以飯後逛超市有利於理性購物。

挑蔬果,不買盒裝的。有調查顯示,早上8∶00~9∶00,超市里的人流量最小,蔬菜、水果最新鮮,性價比最高。在挑選蔬果時,儘量購買顏色新鮮、外形飽滿且沒有磕傷的,少買切塊水果或是用保鮮膜“過塑”的蔬果。

奔目標,減少逗留時間。進入超市,先買必需品,這樣可減少停留在不健康食品前的機會,避免垃圾食品的誘惑。一般情況下,逛超市的時間最好控制在40分鐘以內。

此外,何麗建議,購買食品時,還要注意食物成分標籤,選購一些添加劑少的食品。儘量少買加工類食品,最好自己做,吃起來也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