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失大!孕婦感冒不吃藥,心臟瓣膜長出許多“爛肉”
准媽媽不必“談藥色變”
前不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接診了一位因感冒不敢用藥,結果反復發燒一個多月,誘發嚴重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孕婦。“感染性心內膜炎是一種非常棘手的心臟疾病,就算是普通人患病後,若不及時治療,也有致命危險。”浙大一院心胸外科主任馬量同時提醒,孕期患病要及時就醫,千萬不要硬扛,用藥也不是絕對禁忌,不要“談藥色變”。
——
患者姓李,25歲,入院時懷孕28周。“患者來的時候情況不太好,面容憔悴,有氣無力,體溫三十八九攝氏度,一躺下去就覺得喘不過氣來。”馬量說,檢查發現,李女士的白細胞超出正常值範圍好幾倍,心功能很差。
人體的心臟上有一扇很重要的“門”,臨床稱為“二尖瓣”,正常情況,它是可以關閉的,但李女士的那扇“門”已完全關不牢了,瓣膜上有些地方還有感染、流著膿。
一個月前,李女突發感冒,和大多數孕婦一樣,她沒立即去醫院,也沒吃藥,光是不停地喝水。三四天后,李女士流鼻涕、打噴嚏的症狀不但沒緩解,還出現低燒、咳嗽等症狀,但她還是沒去醫院。10多天后,李女士實在扛不住了,在家人陪同下到當地醫院就診,檢查發現,她的二尖瓣嚴重感染,若不及時治療有致命風險,而治療的前提是剖宮產。
“當時,胎兒才6個多月,主要的臟器都還沒發育完全,剖出來存活的幾率很低。”馬量說,出於對胎兒的考慮,李女士一家人決定先用藥物治療。但事情並沒想像中順利。隨後10多天裡,李女士仍反復發燒,體溫一度高達40攝氏度。就這樣,她被急診轉到浙大一院。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由細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衣原體、螺旋體等)直接感染而產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內膜的炎症。”馬量說,孕婦抵抗力較弱,感冒後細菌乘虛而入,通過血液進入心臟。此時,由於身體負擔重,孕婦的病情往往會比普通人重得多。
檢查發現,李女士的心臟瓣膜上長出了很多“爛肉”(臨床叫“贅生物”)。“贅生物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會脫落,且會隨著血流遊走到身體各個器官,堵塞血管,繼而誘發中風等疾病。”馬量說,抗生素是治療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重要方法,但李女士正處孕期,能使用的抗生素很有限。
經心胸外科、產科、心血管內科、心血管超聲中心、兒科、麻醉科、感染科等多學科協同會診,最後,制訂了“同時手術,爭取保母子平安”的治療方案,先由產科李央主任做剖宮產手術,再由心胸外科做心臟手術。前不久,李女士和嬰兒都已順利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