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多關心多溝通 慎防家裡老人受騙

兒女得知家中老人被騙後,與其去指責父母,還不如時常過去看看,多點聊天多點關心他們的身體圖/視覺中國

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車楠

時下老人上當受騙的新聞層出不窮。在越秀區黃花崗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記者瞭解到,不少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騙子,不僅破財,還因為被騙而導致心理受傷。在該家綜中心的防騙小組活動上,記者記錄了老人們活生生的受騙案例,給大家一個警示。同時廣州語沐心理創始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丁思遠也提醒子女們注意,騙子會瞄準老人的不同心理需求,以不同手段行騙,因而平時要多關心家裡的老人、多溝通謹防受騙。

案例1

冒充親戚身份詐騙

吳阿婆73歲,最近被冒充大兒子的騙子輕易騙取1萬元。

有日吳阿婆家裡電話響個不停, “阿媽,我被車撞了,現在醫院,要交一萬元手術費,你先給我墊一下。”吳阿婆一聽電話,好像大兒子的聲音。一想到大兒子沒工作,平時都是要向老婆要錢花,憐憫之心立即湧上心頭。所以馬上去銀行取錢,交給“大兒子”派來的同事手裡。

專家解析:所謂“兒行千里母擔憂”,一聽孩子出事,父母都會著急擔心。很多子女由於代溝的問題和父母的溝通很少,尤其是很多老人不會用微信或者發資訊,即時溝通做不到,聯繫只能打座機電話,那麼騙子就容易乘虛而入。

有的子女會和父母約定溝通暗號,但老人急起來根本記不住。要避免這個情況最好留給父母自己身邊朋友或鄰居的聯繫方式,以便父母核實資訊和緊急聯繫。

案例2

神藥治病詐騙

何阿姨夫婦一個月退休金加起來差不多1萬元,她跟記者坦言:“現在任何發給我的傳單我都不要,任何免費的東西送我都不要。” 原來是她被騙了三四次了,都不敢跟女兒講一句實話。

三年前的一個下午,何阿姨在大街上被人派了一份傳單,“免費聽健康講座,還有禮品送”。想著自己和老伴都有高血壓、高血脂,去聽聽課也無妨。於是兩個老人按照指引去到一棟建築的會議室,“裡面坐了七八十人,全是老頭老太太。不一會,工作人員就開始講解高血壓、高血脂的危害,然後就拿了一個膠囊,往海綿上滴油劑,結果海綿被融掉了!”何阿姨想,厲害呀,海綿都融掉了,那肯定能夠通血管。在工作人員的強力推銷下,掏了9800元購買了他們的“神藥”。

何阿姨回來後向女兒謊稱,5000元買的藥,女兒一聽,“你受騙了,這都不知道是什麼藥,當心吃壞了身體”,如今這大堆藥還擺在家裡。

專家解析:年紀大了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身體各處不好使,疾病日日找上門。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老人都會對身體健康非常關注。如果子女對此習以為常不夠關心,老人就會自己想辦法去保養,也很容易被健康產品方面的騙子哄騙。如果子女平時就願意耐心和老人探討健康方面的問題,在老人對某些電視產品上心的時候,子女可以幫老人查相關資料,那麼老人在遇到騙子的時候就有很大的概率願意選擇先和子女商量一下,也不至於被騙了。

案例3

打感情牌詐騙

每次提起受騙上當的事情,68歲的劉大媽就淚眼汪汪,“4360元啊,我兩個月的退休金!那是2015年7月7日,我在街上認識一個姑娘,她說她是銷售保健品的,三天兩頭給我打電話,又買水果到我家,後來又拉著我去三元里聽講座,說是只要到場,所有人免費領取氧氣機。”

“頭一天聽完課,小姑娘給我拿盒飯吃,還免費送猴頭菇粉。第二天他們就開始講老人需要氧氣機,4360元,說是廣告費一返回,第三天就退款。”由於有猴頭菇的案例在先,所以劉大媽絲毫沒有戒備心理,答應購買,小姑娘親自送貨上門,並把劉大媽送回家,一起去銀行取錢。誰知道第三天去現場,對方卻說“一定要再拉四個人來購買,然後劉大媽這部機就免費送”。一打聽,社區大院子裡有十幾個人買了這部機。更讓人氣憤的是,這部機商場才賣960元。劉大媽說自己不可能再去坑害別人,苦果只能自己吞。

專家解析:很多騙子打感情牌,因為大多數子女不願意和老人溝通,也很少關心他們,不尊重他們的觀念和想法,每個月只是給錢了事。老人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如果騙子能夠滿足老人的這些心理需求,那麼老人會願意拿出他們認為等值的錢。

案例4

投資古董被騙

剛退休的李教授,喜歡上了古玩字畫,每天看電視、看書學收藏,就連晨運、太極拳也不打了,每週都去逛古玩的地攤,並且買一堆銀元、字畫、玉器等東西回來。他覺得自己眼光好,會投資,以後都留給子女,誰勸都沒有用。

直到有一天在地攤上“撿漏”購買了3件所謂“古玉”材質的貔貅、佛像和祥兔,去權威機構鑒定,結果都是假的,這一次就被騙了近4萬元。得知自己被騙,李教授還是不死心,覺得自己還有機會遇到好貨。

專家解析:每個人都希望通過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報,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老人到了一定歲數智力和判斷力都開始下降,很容易被人忽悠。這種情況很難避免,就算耳提面命也抵不過騙子的花樣百出。但子女可以給老人設置一個“投資”上限。當超過多少錢的時候一定不能往外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