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拔罐的4大禁忌
過飽過餓都不宜拔罐
炎炎夏日,貪涼一族極易受風,發生肩頸不適、腰腿酸痛。這種情況下,可利用拔罐進行疏通經絡、活血止痛。一般人對穴位瞭解有限,所以自行在家拔罐時,建議以肌肉豐富,皮下組織充實及毛髮較少的部位為宜。
專家指出,儘管拔罐方法簡單,使用安全,適用於治療關節疼痛、肌肉酸痛等不適,但需注意的是,還有多種情況不宜拔罐,如心臟病、皮膚病及皮膚損傷者、精神病或神經質的人、肺結核及各種傳染病、各種骨折、極度衰弱、過度疲勞、孕婦、女性經期、過飽、過饑、過渴、醉酒等,都慎用或禁用拔罐。
特別提醒:罐具使用前後,應用醫用酒精或消毒液擦拭,以防罐具不潔引起皮膚不適。
拔罐後不可立即洗澡
夏天人們容易出汗,有人拔罐後常常立即起身洗澡,專家提醒,這往往更易傷害皮膚,甚至還會導致二次受涼。
因為拔罐後,皮膚正處於一種被傷害狀態,比較敏感脆弱,此時去洗澡非常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等。若此時洗的是冷水澡,對於正處在毛孔張開的皮膚,更容易受涼。所以拔罐後一定不能馬上洗澡。
特別提醒:盡可能選擇一個自認為舒適的體位姿勢,如仰臥位、俯臥位等,如果在拔罐過程中要改變體位,可讓他人扶穩罐子後,緩慢改變體位。
別在同一位置反復拔
在使用多罐時,罐具排列的距離一般不宜太近,否則皮膚被罐具牽拉會產生疼痛,而且罐具之間互相排擠,也不宜拔牢。
有患者為了增進治療效果,會在一個地方反復拔,這樣易導致皮膚紅腫、破損等,所以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在原處拔罐。
特別提醒:拔罐時室內應保持溫暖,避開風口。拔罐後留下瘀斑(青、紫、黑、赤等色)是某些病症的反應,如多黑屬受風寒,黃赤則屬內熱。瘀斑三五天后會自行消退。
拔罐時間過長傷皮膚
生活中,有玻璃罐、竹罐、真空抽氣罐等,罐的大小、負壓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無論是哪種材質的,時間應控制在20分鐘左右,最多不宜超過半個小時。
專家建議,一般情況下,拔罐部位肌肉豐厚,如臀部、大腿部,拔罐時間可略長;拔罐部位肌肉薄,如頭部、背部,拔罐時間宜短。氣候寒冷,拔罐時間可適當延長;天熱時則相對縮短。
特別提醒:拔罐的主要原理在於負壓而不在於時間,如果說在負壓很大的情況下拔罐時間過長直到拔出水皰,這樣不但會傷害到皮膚,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