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養生關鍵:潤燥健脾養胃
今天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裡的“霜降”,這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意味著冬天的開始。
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而實際上,我們台州剛剛進入了氣象學上的秋天,處於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的季節。台州市民在霜降時節,如何結合當地天氣科學養生,讓身體更健康呢?本期我們邀請到了台州市中心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王志敏為大家介紹時令養生方法。
藥補不如食補
霜降時節,記者百度了一下,全國各地有不同的飲食習俗,山東霜降習俗吃蘿蔔,廣西玉林霜降吃牛肉,福建霜降吃柿子……我們台州好像沒有特別的講究。王志敏介紹,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秋季應以“平補”為原則,根據眼下我們台州的天氣特徵,要注意保暖潤燥,飲食要多樣適當,粗細要搭配,油脂要適量;甜食要少吃,食鹽要限量,三餐要合理,飲酒要節制。
秋季燥邪易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元代醫家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潤其燥。因此,秋季養生要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之類的柔潤食物,以及蘋果、葡萄、香蕉等水分豐富、滋陰潤肺的水果。
要少吃辛味的蔥、薑、蒜、辣椒,適當吃些山藥、藕、荸薺,此外還可以多吃些百合、蜂蜜、大棗、芝麻、核桃等食物。霜降時節也可以吃紅柿子,不但可以禦寒保暖,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但是柿子不能空腹吃,脾胃不好的人,也儘量少吃。
注意腳部胃部保暖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但是此時已經是深秋季節,不宜再進行秋凍。霜降後,天氣逐漸轉涼,晝夜溫差變化增大,氣候多變,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容易生病。受到賊風侵襲,容易得咽炎、支氣管炎、面部神經麻痹等疾病,此時要注意及時添加衣服,特別要注意腳部和胃部保暖,儘量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襪,改穿能遮蓋腳面的鞋或靴子,以防腳部受涼。
霜降節氣後,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早睡能養陰,早起呼吸新鮮空氣,以利舒肺,也能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疾病高發
霜降時節,晝夜溫差變得更大,這往往使得人體的皮膚和呼吸系統很難適應,一些年老體弱、抵抗力低下及原來有慢性疾病的人等就容易因此而感冒、發熱或舊病加重。同時人體血管受到冷刺激後會出現相應的收縮,使血壓驟升,故在此節氣期間心腦血管疾病(如心梗、心絞痛、腦血管意外等)的發病率也開始上升。
而且,這個時節脾胃功能處於旺盛時期,而脾胃功能過於旺盛,易導致胃病的發生。所以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由於寒冷的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功能易發生紊亂,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也易被擾亂。
適當增加運動量
霜降時節,肺金主事,運動量可適當加大,可選擇登高、踢球等運動。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也可選擇廣播體操、健美操、太極拳、太極劍、球類運動等。
老年人最好不要太早出門晨練,宜選擇在上午10點以後進行,鍛煉的強度不宜過大,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並且晨練前要吃點東西,避免運動後低血糖導致頭暈、目眩,甚至發生昏厥。
王志敏特別提醒,秋冬季節多霧,在霧中進行鍛煉,會大量吸入有害物質,可引起氣管炎、咽炎、角膜炎和過敏性疾病等,所以老年人切忌在霧中鍛煉。
霜降後,早晚溫差進一步加大,氣候乾燥,運動時也要注意防受涼感冒。戶外運動,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服,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應等身體發熱後,方可脫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運動更要注意早晚溫差,以免受涼。此外還要注意預防運動損傷。在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熱身準備活動。
記者章詩薈/文陳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