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壯年要警惕炎症性腸病 暫無法根治
(健康時報記者 黃奇存)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IBD是可以治好的,但是有終身復發的跡象,絕大多數的患者的治療週期可長達3-5年甚至更長。”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的錢家鳴教授指出,我國IBD的患病率在增加,且大部分為青年患者。
暫無法根治但可藥物控制
“在我國每年約有3.5萬新發患者,是IBD發病率最高的亞洲國家”, 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消化內科陳焰主任醫師介紹,其病因可能包括環境、感染、免疫和遺傳等因素。攜帶某些特殊基因的人群可能更易患炎症性腸病。
IBD主要累及胃腸道,會形成腸壁潰瘍,造成腹痛、腹脹、腹瀉、便血和乏力等。治療需個體化治療,遺憾的是目前還無法根治,隨時可能復發,屬於終身性疾病。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李玥副教授認為,雖然目前沒有治癒的手段,但是有非常多有效的治療藥物。
目前,治療IBD主要三類藥。氨基水楊酸類藥物不會抑制免疫系統,可降低腸道的炎症,用於輕中度的UC和輕度的CD。另外一種是激素類藥物,短期內可有效控制疾病活動,不建議長期使用。李玥強調,激素類的藥物一定要聽醫生建議不能自行使用或自行停藥。服用激素的過程中需定期隨診,監測骨代謝、骨密度,補充足夠的鈣劑和維生素D,監測血糖。
發病年齡輕;有肛周病變;腸道病變廣泛,尤其是小腸、上消化道存在病變;激素、免疫抑制劑效果不好的CD患者適合使用生物製劑類的藥物。在生物製劑使用的過程中需注意過敏、感染、肝功能異常、皮疹,同時不能接種活疫苗、孕晚期用藥量需謹慎。
生育孩子用藥需謹慎
“我很慶倖我剛剛生下了一個漂亮的寶寶!”患者李女士告訴記者,原來也很擔心我的病會不會遺傳給孩子,我在懷孕過程中一直在吃藥,會不會因此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所幸的是,孩子現在很健康!”她笑著說。
實際上,IBD患者想要孩子並不容易,首先是IBD疾病本身對胎兒和新生兒的影響,其次是藥物和遺傳性因素對胎兒的影響,這些因素會導致出現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或小於胎齡兒。
IBD患者想要孩子該怎麼做呢?北京協和醫院兒科李正紅副教授指出,患者的藥物不能隨意停用,這是患者本身健康的保證。“5-氨基水楊酸及激素類的藥物無論是孕期還是母乳期都是安全可用的。”
另一種藥物硫唑嘌呤,可能會導致胎兒多種畸形、唇裂、骨骼畸形、泌尿生殖畸形、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建議使用此類藥物的母親不要給孩子進行母乳餵養。
李正紅強調,“甲氨嘌呤在孕期是禁用的,其存在致畸風險,因為其在組織中持續時間長,要停用3-6個月後再妊娠。”而沙利度胺有明確的致畸作用,有肢體缺陷、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胃腸道、生殖泌尿系統異常,因此孕期禁用,並且建議不要母乳餵養。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馬良坤教授提醒,IBD患者需要合理的膳食。除了合理用藥,運動也非常重要,懷孕前需要運動,孕期需要運動,尤其是產前更需要運動。這樣才能增強自身的心肺功能,增強體質,這樣才能保證自身及胎兒的健康。